竹亭难障隔淮尘

出自宋代董嗣杲的《王倅寄弟富池酒边述兴》,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ú tíng nán zhàng gé huái ché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竹亭难障隔淮尘,补种疏花几树春。
若忆六龙南渡日,到今我亦是流民。
()
补种:补种bǔzhòng在出现缺苗的农作物中,重新种植
疏花南渡:亦作'南度'。渡水而南。犹南迁。晋元帝﹑宋高宗皆渡长江迁于南方建都,故史称南渡。
流民:流民liúmín因受灾而流亡外地、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王倅寄弟富池酒边述兴》是宋代董嗣杲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亭难障隔淮尘,
补种疏花几树春。
若忆六龙南渡日,
到今我亦是流民。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身处淮河边的竹亭,难以隔绝淮河沿岸的尘土。他提到自己在竹亭旁补种了几棵开着稀疏花朵的树,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回忆,特别是对南渡六龙的记忆,他将自己与南渡的六龙相比,表示自己也是一名流离失所的流民。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竹亭、淮河和补种的花树,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竹亭难以隔绝淮河的尘土,意味着作者身处世俗尘嚣之中,难以摆脱纷扰。补种的疏花树象征着希望和春天的到来,显示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则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提到南渡六龙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回忆和自身处境的对比。南渡六龙是指南唐后主李煜和他的五位兄弟,在北宋灭南唐后,被俘后被流放到北方的故事。作者将自己与这些历史人物相提并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身份的流离失所。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通过自然景色和历史事件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历史的回忆。诗词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由和安定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社会动荡和流离失所的普遍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