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移根鹫岭深

出自宋代董嗣杲的《南天竺花》,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rì yí gēn jiù lǐng shē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粉红朵子不胜簪,何日移根鹫岭深
碎颗绿攒知暑过,乐枝红透得霜侵。
凉分细叶犹张盖,秀结枯条可架禽。
忆着花开花谢处,假山亭畔石池阴。
()
粉红:(形)红和白合成的颜色。
朵子乐枝枯条花开谢处

《南天竺花》是宋代董嗣杲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粉红的花朵无法完全插在发簪上,
何时才能将根移植到鹫岭深处。
碎颗绿叶集聚在一起,知道酷暑已经过去,
乐枝透着红色,被霜冻所侵。
凉意分散在细叶之间,仍像张开的帐篷,
秀丽的枝条可供鸟儿栖息。
回想起花开花谢的过程,
仿佛置身于假山亭旁的石池阴凉之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南天竺花为主题,描绘了花朵的美丽与变化。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和思念之情。

诗中的粉红花朵象征着美丽的事物,但它们无法完全插在发簪上,暗示着美好的事物难以长久保留或捕捉。诗人渴望将花根移植到遥远的鹫岭深处,表达了追求理想境地的愿望。

诗中描绘的绿叶集聚、红枝透霜,暗示着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转。碎颗绿叶的集聚意味着酷暑已经过去,预示着秋天的来临。乐枝透露着红色,被霜冻所侵,显示了冷意逐渐增强,寒冷的秋季即将到来。

诗中提到的细叶张盖、枯条可架禽,描绘了花枝的特点和功能。凉意分散在细叶之间,形成了一种像张开的帐篷般的景象,为鸟儿栖息提供了遮挡和庇护。

最后,诗人回想起花开花谢的过程,将自己的思绪带入假山亭旁的石池阴凉之中。这里暗示了一个静谧、宁静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岁月流转中的安详和恬静。

整首诗通过对南天竺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时间流转的感慨。诗词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花开花谢的思考,使读者在赏析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