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石夹头栖落鸿

出自宋代董嗣杲的《重泊杨港》,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o shí jiā tóu qī luò hóng,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交石夹头栖落鸿,卸桅强饭伤飘蓬。
隔洲渔屋披乱草,入港客舟维古枫。
际晚望断风帘矗,才晴洗得雪林空。
旧侨野寺重寻懒,回眺炊烟摇苇丛。
()
夹头,栖落鸿,卸桅,飘蓬,客舟,回眺,炊烟,苇丛

《重泊杨港》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分析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重泊杨港》

交石夹头栖落鸿,
卸桅强饭伤飘蓬。
隔洲渔屋披乱草,
入港客舟维古枫。
际晚望断风帘矗,
才晴洗得雪林空。
旧侨野寺重寻懒,
回眺炊烟摇苇丛。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杨港的重泊之景,通过描写港口的景物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旧地的眷恋和对岁月变迁的感慨。

赏析:
整首诗以杨港为背景,通过描绘港口的景物和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下面是对各个诗句的具体赏析:

1. "交石夹头栖落鸿":这一句描绘了港口附近的山石之间,雁群飞翔的景象。"交石夹头"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山石的交错和山峰的形状,"栖落鸿"则表现了迁徙的鸿雁在此栖息的情景。这些景物的描绘也把诗人带入了自然环境中,为后续的情感表达做铺垫。

2. "卸桅强饭伤飘蓬":这句描述了诗人在港口卸下帆桅后,艰难地寻找食物的情景。"卸桅"意味着停船,而"强饭"则暗示了资源的匮乏。诗人在流浪中的困苦生活,以及飘泊的辛酸和无奈,在这句中得到了表达。

3. "隔洲渔屋披乱草,入港客舟维古枫":这两句描绘了港口附近的渔舍和客船。"隔洲渔屋披乱草"形象地描绘了草木葱茏、渔舍破旧的景象,呈现出一种乡村寂静的感觉。"入港客舟维古枫"则表现了进港的客船,将船舷与古老的枫树相联系,突显了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4. "际晚望断风帘矗,才晴洗得雪林空":这两句描绘了夜晚和天气的变化。"际晚望断风帘矗"形容了夜幕降临时风帘的景象,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才晴洗得雪林空"则表现了天气转晴后,雪林清澈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相融合,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 "旧侨野寺重寻懒,回眺炊烟摇苇丛":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杨港重回故地时,寻找旧时的侨居地和野寺的情景。"旧侨"指的是旧时的侨民,"野寺"则指的是荒废的寺庙。"重寻懒"表达了诗人对寻找旧迹的懒散和无所适从的心态。"回眺炊烟摇苇丛"则描绘了回望时的景象,炊烟升起,苇丛摇曳,给人一种宁静而悠闲的感觉。

这首诗以港口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流离失所生活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创造了一种具有情感共鸣和思考空间的意境。同时,诗词中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相互交融,使整首诗具有一种深沉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