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宿三茅峰。元代。仇远。朝辞二竺寺,暮宿三茅峰。红树落一叶,白云深几重。远游喜无雨,清兴尤宜冬。遥知天坛上,会与仙人逢。
《畅师同玉上人游茅草》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离开二竺寺,夜宿三茅峰。红树只落一片叶,白云深处几重重。远行喜无雨,清闲更适合冬。遥知天坛上,将与仙人相逢。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仇远与同道之士畅师同玉一起游览茅山的情景。诗人离开了二竺寺,夜晚住在三茅峰上。红树只剩下一片叶子,白云层层叠叠,深不可测。远行的路上没有遇到雨水,使得旅途更加愉快,清闲自在的感觉尤其适合冬天。诗人遥望天坛,心中预感将会与仙人相会。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仇远与同道畅师同玉游茅山的情景,展现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意境的美妙融合。
首先,诗人通过朝辞二竺寺、暮宿三茅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同道者的亲近和共同游玩的情景。通过选择二竺寺和三茅峰作为背景,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片宁静祥和的山水环境中。
其次,诗人运用了红树落一叶、白云深几重的描写手法,将自然景色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红树落下孤独的一片叶子,凸显了秋天的寂寥和变化,而白云叠叠深处,则给人一种神秘、广袤的感觉。这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壮丽。
诗中还反映了诗人的心境和对旅途的感慨。远行的路上没有遇到雨水,给诗人带来了喜悦和愉快的心情。清兴尤宜冬的描写,突出了冬天的宁静和适合旅行的氛围。
最后,诗人用几句字简洁而深情的表达,表达了与仙人相逢的期待和向往。遥望天坛,预示着诗人与仙人相会的憧憬,增添了一丝神秘和超凡的色彩。
《畅师同玉上人游茅草》以其清新的语言和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仇远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中融入了对友情、旅行和仙境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简练的语言,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抚慰。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仇远。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