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踏遍拾芳蘅

出自宋代何梦桂的《邑水南夜归即景》,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o yuán tà biàn shí fāng hé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郊原踏遍拾芳蘅,归听城头打二更。
野渡无人舟早宿,山蹊有月马迟行。
人家灯落半江影,僧寺钟来隔岸声。
世路百年双屐底,青山不老白头生。
()
踏遍打二更野渡:荒落之处或村野的渡口。
早宿江影僧寺:僧寺,汉语词语,拼音是sēng sì,意思是佛教寺院。出自《魏书·儒林传·卢景裕》。
岸声世路白头

《邑水南夜归即景》是宋代诗人何梦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郊原踏遍拾芳蘅,
归听城头打二更。
野渡无人舟早宿,
山蹊有月马迟行。
人家灯落半江影,
僧寺钟来隔岸声。
世路百年双屐底,
青山不老白头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夜晚归乡的景象。他走过郊原,采摘了芳香的蘅芜,回到城头时听见了敲打二更的声音。他经过无人的野渡,船只已经过早地停在那里过夜;在山间小径上,月亮升得有点晚,他的马儿也因此行进得稍微缓慢。在他经过的人家中,灯光映照在半江中,水面上显现出模糊的倒影;离岸不远的僧寺,钟声隔着江水传来。这首诗表达了世事如逝,百年光阴荏苒,人们的生活在变化,而青山却依然在那里,永远年轻。

赏析:
《邑水南夜归即景》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夜晚归乡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类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人世间的瞬息万变与青山长存的对比。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郊原与城头、野渡与山蹊、人家与僧寺等,以突出作者归乡路上的种种感受和观察。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寂静而又祥和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岁月流转中的变迁与不变。

诗词中的"世路百年双屐底,青山不老白头生"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变迁。百年的世事犹如双屐(古代一种鞋子)的底,磨损得很快,而青山却不老,白头依然年轻。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之间的对比思考,表达了对青山恒久不变的向往和敬畏之情。

整首诗以简短的语言展示了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使诗词充满了意境和思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短暂和自然永恒的感慨,同时也引发对于人生变迁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