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虚名可气吞。宋代。马廷鸾。无生究竟是真源,浮世虚名可气吞。净行要从圆处觅,好诗添向闷中喧。一心认我如如体,万事同渠莫莫言。归向灵岩岩底坐,道根圣果满只园。
《赠山堂僧》是宋代马廷鸾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无生究竟是真源,
浮世虚名可气吞。
净行要从圆处觅,
好诗添向闷中喧。
一心认我如如体,
万事同渠莫莫言。
归向灵岩岩底坐,
道根圣果满只园。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佛法的颂扬和对纷繁世俗的厌弃。诗人认为无生即是真正的根源,而尘世的名利却是虚幻的迷惑。他提倡修行者要从圆满的境界中寻求净化之路,好的诗歌可以在压抑的生活中增添一丝活力。诗人呼吁要全心全意地认识自己的本性,不要对万事万物有过多的言辞。最后,他表达了归向灵岩,在那里沉思冥想,追求道的根本,最终圆满果实充盈于自然的园囿。
赏析:
《赠山堂僧》这首诗词通过对佛教思想的表达,展现了马廷鸾对尘世名利的批判和对修行境界的追求。诗人借助佛教的思想,将人生的烦恼和迷惑视为虚幻,强调了超越尘世的重要性。他鼓励修行者要以圆满的心境去行善修行,同时认识到自身的本性,避免纷繁世俗的执着和言辞。最后,他描述了归向灵岩、坐禅冥想的场景,寄托了对圆满果实的向往。
这首诗词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佛教思想的独特魅力。通过对尘世虚妄和修行境界的对比,诗人呼唤人们要超越纷繁的世俗,追求内心的净化和真实的自我。整首诗词以平和的语调表达了对修行道路的探索和对真实本性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马廷鸾。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