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只惧本心失。宋代。马廷鸾。深闭柴门水竹村,是非荣辰总忘言。舍生只惧本心失,犯患谁知尊足存。居士病来惟卧室,翟公客去莫书门。人心日月无今古,世道何曾顷刻昏。
癸酉春暮钟信甫寄诗次其韵
深闭柴门水竹村,
是非荣辰总忘言。
舍生只惧本心失,
犯患谁知尊足存。
居士病来惟卧室,
翟公客去莫书门。
人心日月无今古,
世道何曾顷刻昏。
译文:
深深地闭上柴门,水竹村里,
是非荣辱都被我忘却。
放弃生命只害怕失去本心,
面临困难时,谁知道尊贵的脚步依然存在。
居士病倒时只能躺在房间里,
翟公客去了,不要给门上书信。
人心在日月间从古至今没有变化,
世道何时曾一刻清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马廷鸾的作品,描绘了一个深居简出的山村景象,寄托了诗人对纷繁世事和人心浮躁的反思。
诗人闭上柴门,远离尘嚣,置身于水竹村的宁静环境中。他已经超越了是非和个人的荣辱,忘却了俗世的纷扰和虚荣。他认识到真正重要的是保持纯粹和坚守内心的价值观,而不是追逐世俗的名利。
诗中提到"舍生只惧本心失",表达了诗人宁可舍弃生命,也不愿意背离自己的内心。他认为真正的患难并不是失去生命,而是失去了自己的本心和原则。他对于尊贵和地位的看法也与常人不同,他认为尊贵不在于外在的标志,而在于内心的坚守。
诗中还描述了居士生病时只能躺在卧室中,以及翟公的客去,意味着友谊的疏远和孤独感。诗人通过这些情节,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他认为人心在日月流转间没有改变,世道从古至今一直是昏暗的。这种对人心和世道的洞察,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性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超越和对内心真实的追求。他以深居简出的生活态度,对当时社会的虚媚和世道的混乱进行了反思,呼唤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追求真实和纯粹。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马廷鸾。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