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之歌久绝响

出自宋代胡仲弓的《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nán fēng zhī gē jiǔ jué xiǎng,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南风之歌久绝响,生民不作声希想。
声音之道与政通,审音知政惟丝桐。
堪嗟世道多翻覆,几度桑田变陵谷。
摩挲古物忆当年,人在春风和气天。
治世之音安以乐,斯琴当年羽衣作。
物拘星移阅几周,不图今日为君留。
袖来赠与无弦客,得之何啻如珪璧。
籀文篆古未为奇,我思古人珍秘时。
古人不可得而见,见琴如见当时面。
安得寻声问爨人,为吾一洗琴上尘。
()
绝响:绝响,汉语词汇,拼音是jué xiǎng,本指失传的音乐,后来泛指传统已断的事物。
生民:生民shēngmín指人民。
作声:1.发出声响。2.谓开口说话。
希想声音:声波通过听觉神经在人的头脑里所留下的迹象。
政通翻覆:(动)①反转;歪倒:车子~了,幸亏人没事。②形容巨大而彻底的变化:天地~。③来回翻动身体:~不能成眠。④(书)变来变去;翻悔:~无常。
桑田:1.栽植桑树和农作物的田地。《诗·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説于桑田。”2.也专指植桑树的田地。唐韦应物《听莺曲》诗:“伯劳飞过声跼促,戴胜下时桑田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过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肇庆去巡閲,他便説出来要顺便踏勘桑田。这个风声传了出去,吓得那些承办蚕桑的乡绅,屎屁直流!”3.比喻世事变迁。明杨珽《龙膏记·游仙》:“看人间几变桑田,忙提觉柱下仙官,早唤醒绣户嬋娟,休恋着舞镜飞鸞。”清吴伟业《海户曲》:“遂使相如夸陆海,肯教王母笑桑田。”参见“桑田沧海”。4.地名。春秋时虢国属地,约于今河南省阌乡县东北。。虢地。《左传·僖公二年》:“虢公败戎於桑田。”杨伯峻注:“桑田即今河南省灵宝县之稠桑驛。”
摩挲:(动)用手抚摩。
古物:古物gǔwù古代文物或较早历史阶段的文物一般指一百年以前按美国习惯法指年以前的艺术品、家具或装饰品∶过去某一时代的残存物,可以从其现场保留的一些特征加以识别
忆当年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是宋代胡仲弓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琴音的荡漾和思古之情,表达了对乱世的感慨以及对古琴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南风之歌久绝响,
生民不作声希想。
声音之道与政通,
审音知政惟丝桐。
堪嗟世道多翻覆,
几度桑田变陵谷。
摩挲古物忆当年,
人在春风和气天。
治世之音安以乐,
斯琴当年羽衣作。
物拘星移阅几周,
不图今日为君留。
袖来赠与无弦客,
得之何啻如珪璧。
籀文篆古未为奇,
我思古人珍秘时。
古人不可得而见,
见琴如见当时面。
安得寻声问爨人,
为吾一洗琴上尘。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围绕着琴音、政治和历史展开。诗人开始借用南风的比喻,形容久违的琴音已经停息,生民也失去了表达自己心声的机会。他认为音乐与政治的状况密切相关,审音的人才能够了解政治的真相,而真正懂得音律的人才能够理解政治的本质。

诗人感叹乱世多次更迭,就像是桑田沧海一般。他摩挲着古物来回忆过去,感叹自己身处春风和煦的时代。在治世安定的时候,乐音才能得以传承,而这把古琴正是当年羽衣所制作。然而,岁月如梭,转瞬即逝,诗人无法预料今天的琴音是否能为后人所留存。

最后,诗人将这把琴送给了没有琴弦的客人,他认为这份礼物珍贵如同珪璧,使得收礼者非常欣喜。诗人提到籀文、篆书等古代文字,表示自己对古人的思念和对古代文化的珍视。然而,古人的面貌已经无法见到,但见到这把古琴就仿佛看到了当时的面容。诗人希望能够找到琴声,询问制琴的人,为自己的琴除去尘埃。

这首诗词通过琴音、政治和历史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感慨以及对古琴的珍视。他希望音乐能够在治世安定的时候传承下去,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思念和对历史的追溯。整首诗词以琴为媒介,展示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胡仲弓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胡仲弓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