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方椎髻说苏子

出自宋代陈著的《次韵内兄舒通叟太博寓云南僧舍》,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rén fāng chuí jì shuō sū zǐ,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河海翻飞信有由,相逢莫学楚囚愁。
人方椎髻说苏子,天把布衣存武侯。
世变古今张与翕,人心造化去中留。
云南高处应看透,许得溪翁入坐不。
()
飞信有由相逢:1.相遇。2.彼此碰见。
人方椎髻布衣:(名)①布做成的普通衣服:~粗食。②古代指平民百姓:一介~。[反]贵族。
人心:(名)①指人的心地(特指善良的心地):~不古。②指众人的感情、愿望等:~所向|~涣散|~隔肚皮|大快~。
看透:1.透彻地了解(对手的计策、用意等):这一着棋我看不透。2.透彻地认识(对方的缺点或事物的没有价值、没有意义):这个人我~了,没什么真才实学。
溪翁入坐

《次韵内兄舒通叟太博寓云南僧舍》是宋代陈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河海翻飞信有由,
相逢莫学楚囚愁。
人方椎髻说苏子,
天把布衣存武侯。
世变古今张与翕,
人心造化去中留。
云南高处应看透,
许得溪翁入坐不。

译文:
河海翻飞,消息源自何处,
相逢时切勿学楚囚的忧愁。
我朋友戴着椎髻告诉我苏子的故事,
天意将布衣之才留住了武侯的精神。
世事变迁,古今相继,渐渐消失和融合,
人类的心灵经历了无尽的变化,而又保留了一些永恒。
在云南的高处,你将会看透一切,
只有那位溪边老翁能够坐下来与你共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人生和人心的变化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人心造化的思考和感悟。

诗的开头,描述了消息传递的广泛和迅速,以"河海翻飞信有由"来形容。这句意味深长,暗示着消息和信息的传播如同河海波涛翻滚一般,信息的来源不可考。接着,作者劝告读者在相逢时不要学习楚囚的忧愁,意味着在相遇的时候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

下文提到了一个人戴着椎髻(一种古代官员的发饰),并告诉了作者苏子的故事。这里作者将"人方椎髻说苏子"作为一个警句,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要以真诚和智慧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要被表面的形式和外在的身份蒙蔽,而应该寻找真实的内在品质。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天道和个人才华之间的关系。天意将布衣之才(指普通人)留住了武侯的精神。这句话强调了人的内在价值和品质的重要性,无论身份贫富,每个人都有展现自己才华和精神追求的机会。

随后的两句表达了世事变迁、人心造化的主题。世事变迁,古今相继,说明历史和现实不断发展变化。人心也在不断地变化和融合,但其中也保留了一些永恒不变的东西。这种对历史和人心的变化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人性的深入观察和思索。

最后两句描绘了云南高处的景致,意味着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人们可以看透世间的纷繁和变化。只有那位溪边的老翁能够与你一同坐下来,意味着与智者交流,探讨人生和世间的真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河海翻飞、楚囚愁、苏子的故事、天把布衣存武侯、世变古今、人心造化以及云南高处的景致,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和人心变化的思考和感悟。诗中融入了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对人性和人生的洞察力,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陈著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