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重酹沙头月

出自宋代方岳的《过吴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zūn zhòng lèi shā tóu yuè,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风借吴松十幅蒲,春愁渺渺际烟芜。
傍船沓有能言鸭,举网今无巨口鲈。
欲访龟蒙前杞菊。
谁怜麋鹿旧姑苏。
一尊重酹沙头月,物色分流到我无。
()
巨口,杞菊,麋鹿,尊重,物色,分流

《过吴江》是宋代诗人方岳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吴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的感慨和思索。

诗词的中文译文:
风从吴江借来了十幅蒲席,
春天的忧愁在烟芜之间漫延。
船边有一只能言之鸭,
如今江中的巨口鲈鱼已不再见。
我想去探访那隐藏在蒙山前的杞菊,
谁会同情那古老的姑苏城中的麋鹿。
在沙头月下,我举起酒杯表示敬意,
物色着分流到我这里的各种奇珍异宝。

诗意和赏析:
《过吴江》以吴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背景,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思索展现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吴江的景色,借助风,作者得到了十幅蒲席,暗示了吴江地区水乡的独特韵味。接着,作者表达了在春天烟芜之间的忧愁,这种忧愁可能是对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描写了一只能言之鸭和江中巨口鲈鱼的消失。这种描写暗含了对自然环境变迁的感慨,也可理解为人事变迁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接下来,作者表达了对隐藏在蒙山前的杞菊的向往,寄托了对古老文化的敬仰和对传统之美的追求。

诗的最后两句以沙头月下为背景,作者举起酒杯表示敬意,同时表达了对分流到他这里的各种奇珍异宝的欣赏和珍视。这里的物色分流可以理解为对各种美好事物的汇聚和珍藏,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人生经历的总结和体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含蓄的意境和深邃的思索,展现了作者对江南水乡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的感慨和反思。它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写和抒发情感,表达了对自然、传统和人生的关注和思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方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