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未见兰

出自宋代李曾伯的《自湘赴广道间杂咏·兰花》,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ūn shēn wèi jiàn lá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行尽离骚国,春深未见兰
容非隐君子,甘老蕨薇间。
()
未见隐君子:隐君子yǐnjūnzǐ原指隐居逃避尘世的人,后来借指吸毒成瘾或吸烟成瘾的人隐、瘾谐音。

《自湘赴广道间杂咏·兰花》是宋代诗人李曾伯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行至离骚之国,春天深处仍未见到兰花。我并非隐居的君子,却甘愿老去于蕨薇之间。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李曾伯行走在离愁的国度,他在春天的深处却未曾见到兰花的美丽。他自称并非隐居的君子,但却情愿老去于蕨薇之间,表达了一种豁达的心境和对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

赏析:
这首诗词以行走的形式展示了诗人的心境和感受。诗中的"离骚之国"暗指诗人离开故乡的心情,他在异乡漂泊,思念故土,却未能见到兰花的美丽。兰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高雅和纯洁的象征,它的缺失暗示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与不满足。

诗人自称"非隐君子",表明他并非隐居于山水之间的高雅人士,而是生活在尘世之中,面对现实的生活。然而,他却表现出一种甘愿老去于蕨薇之间的心态,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蕨薇是一种普通的植物,与兰花相比显得平庸。诗人的选择暗示了他对世间事物的超然态度,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虚幻。

整首诗词以简洁、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他通过对离愁、美丽和尘世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和世间事物的深切思考。这首诗词在抒发情感的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于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展现了李曾伯独特的诗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