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胡二竖侵。宋代。李曾伯。经济由身致,安危主意深。威名振华夏,岁月付山林。世望一老在,天胡二竖侵。盖棺公论定,不泯是人心。
挽史鲁公
经济由身致,安危主意深。
威名振华夏,岁月付山林。
世望一老在,天胡二竖侵。
盖棺公论定,不泯是人心。
【中文译文】
哀悼史鲁公
勤俭致富,安危深思。
他的威名传遍华夏,岁月见证山林之付出。
世人对他的期望还在,然而天灾人祸却侵犯他的后代。
纵使鲁公已入棺材,他的名声依然永存于人心。
【诗意赏析】
这首《挽史鲁公》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以哀悼史鲁公为题材。诗中描绘了史鲁公一生坚持勤俭致富、深思研究国家安危的品质,以及他威名振华夏的功绩。岁月见证了他为山林默默奉献的付出,但是在他离世后,世人的期望依然存在,然而天灾人祸却侵犯了他的后代。最后一句表达了人们对史鲁公的敬仰和记忆不会因他的离去而消失。
整首诗通过史鲁公的事迹,展现了一位身怀家国情怀的忠诚者的形象。他以勤俭致富、深思研究国家安危为己任,为华夏威名添光添彩。他的一生是岁月的见证,也是山林的付出。然而,尽管他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和名声永远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史鲁公的敬意和悼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忠诚、勤俭和家国情怀的赞美。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形象和表达对他的思念,诗歌传递了一种对美好品德和高尚精神的崇敬,同时呼唤人们对这些品质的珍视和传承。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