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楼但觉九秋宜

出自宋代李曾伯的《登桂林宜楼和李帅柱间韵》,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ǐ lóu dàn jué jiǔ qiū yí,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谁言南服远王畿,面面青山总是诗。
桂后梅前正清淑,倚楼但觉九秋宜
()
面面:每一方面;每个地方。
青山:长满绿植的山。

《登桂林宜楼和李帅柱间韵》是宋代文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对桂林美景的赞美和诗意的感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谁说南方服饰与王朝的都城相距遥远,
满眼都是青山,仿佛都是诗篇。
桂花之后,梅花之前,景色依然清秀端庄,
倚在楼上,感受到九月的秋意宜人。

诗意:
这首诗以桂林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对秋天的感悟。诗人通过描绘青山环绕的桂林风光,表达了这里山水之美仿佛每一处都是一首诗的感受。诗人借助桂花和梅花的景象,形容了桂林秋天的风景清秀而端庄。诗人站在楼上,感受到九月的秋意,觉得这个时节正适宜品味桂林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桂林的山水景色,展示了桂林秋天的美丽。诗人通过使用诗意深远的词句,如"面面青山总是诗"和"倚楼但觉九秋宜",将自然景观与诗意融为一体,传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深深喜爱和对秋天的独特感受。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简单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清新的氛围,使读者仿佛亲身置身于桂林的秋天之中,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和诗意。整首诗以桂林山水为背景,展示了李曾伯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