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有真儒辙岂东。宋代。李曾伯。不须举扇障西风,且付黄花一笑中。渐喜卢{皴去皮加兔}成两毙,仍愁蜂蚁起群雄。未能长策辕从北,果有真儒辙岂东。老我数奇何所用,快教儿辈学从戎。
《和将志父春风亭韵》是宋代李曾伯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不须举扇障西风,
且付黄花一笑中。
渐喜卢{皴去皮加兔}成两毙,
仍愁蜂蚁起群雄。
未能长策辕从北,
果有真儒辙岂东。
老我数奇何所用,
快教儿辈学从戎。
中文译文:
不必举起扇子挡住西风,
暂时将黄花笑一笑。
渐渐高兴卢{皴去皮加兔}成为两个毙,
但仍然忧虑蜂蚁起来争斗。
还没有能力作出长远的计策从北方出发,
果然有真正儒家的道路在东方吗?
老去的我有什么奇思妙想可以派上用场,
更好让年轻一代学习从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李曾伯对自己年老时光逝去的感慨和对后代的期望。诗人表示自己无需挡住西风,只需微笑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他对一些事物的变化感到高兴,比如卢{皴去皮加兔}成为两个毙,但也忧心忡忡地看到蜂蚁争斗的场景,暗示着社会的动荡和冲突。
诗人托物言志,通过描述自己未能长远计策出发的无奈和对儒家道路的怀疑,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他认为自己的奇思妙想已经没有用处了,反而希望年轻一代能够学习从军,为国家出力。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通过对个人和社会的思考,诗人呼唤着年轻一代要有所作为,投身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去。这首诗词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无奈,又展示了作者对儒家思想的怀疑和对战争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时代和思想价值。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