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名在原隰。宋代。李曾伯。德齿明时冠,诗书正派深。修名在原隰,雅志已山林。眼历四朝事,神交千圣心。老成天不憗,大雅有遗音。
《挽大资节使史国公三首》是李曾伯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德行卓越,声望显赫的时代佳话,敦厚正直的品德。学识广博,正派严谨。努力维护名誉,生活在原隰(指原野和山林之间)。追求高雅的志向早已融入山林之中。目睹了历朝历代的事态变迁,与千位圣贤心灵相通。年老成熟,不为世俗所拘束,仍然保持崇高雅致的风范。
诗意:
这首诗词以赞颂"史国公"的品德和才德为主题。"史国公"是指李曾伯所向往的理想官职,他希望通过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一个德行卓越、声望显赫的仁君。诗中表达了对品德高尚的人物的敬佩和赞美,强调了追求高尚品格以及与圣贤心灵相通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史国公"形象的描绘,展示了李曾伯对高尚品德和学识的向往。李曾伯认为,一个德行卓越、修养深厚的人应当端正诗书礼仪,从事正派的学问,并且将追求名誉和高雅的志向融入到与大自然的交流中。他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通过眼见历朝历代的事态变迁,与千位圣贤的心灵相通,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智慧。诗中还表达了年老成熟的态度,不为世俗所困扰,坚守崇高雅致的风范,保持一颗纯粹的心灵。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学识的向往,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理想追求和崇高境界。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