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往拜师颜

出自宋代李曾伯的《挽尤端明四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iàn wǎng bài shī yá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忆昨趋湘水,公归问锡山。
惜时为俗累,欠往拜师颜
不复亲温厉,畴其念险艰。
莫持鸡炙去,老泪不胜潸。
()
惜时,拜师颜,温厉

诗词:《挽尤端明四首》

挽尤端明四首是宋代李曾伯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回忆往昔,匆匆趋向湘水,公归问候锡山。可惜时光被世俗的纷扰所累,遗憾未曾拜师求教。不再与亲人分享温暖和严厉,思绪中回忆了艰难险阻。不要带着烤鸡离去,否则老泪将止不住地流淌。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时光和错过的机遇的追忆和遗憾之情。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匆忙追逐的景象,想起了湘水的美景,也想起了归乡的友人。然而,他感叹自己在世俗纷扰中错过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未能有幸拜师求教。他意识到自己与亲人之间的温暖已经疏远,与世事之间的严厉已经远离,回忆起曾经的艰难险阻。最后,他劝告自己不要带着这份遗憾离去,否则老泪将会止不住地流淌。

赏析:
《挽尤端明四首》是一首充满遗憾和思索的诗词。作者通过回忆和自省,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失去机遇的痛惜之情。他深感时光匆匆,人生短暂,对于自己错过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感到遗憾。他也意识到自己与亲人之间的温暖已经疏远,与世事之间的严厉已经远离,这使得他感到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词情感真挚,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悲伤。最后,他劝告自己不要带着这份遗憾离去,不要将美好的回忆和悲伤永远带在心中,否则老泪将会止不住地流淌。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这首诗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展示了李曾伯独特的诗词才华。它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抓住机会,不要因为俗务而忽略了学习和成长。同时,它也表达了对亲情和温暖的思念,以及对过去艰难经历的回忆。这种对失去和遗憾的思索,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