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依然故笏存

出自宋代李曾伯的《送罗季能赴江陵幕》,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én xiàn yī rán gù hù cú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淳熙公论盛槐门,文献依然故笏存
晋世昔闻期毕万,鲁人今喜见臧孙。
交游半是清流望,趋向难为俗子论。
久客诸侯宁郁郁,公卿元自出藩垣。
()
文献:(名)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资料|历史~。
交游:(书)(动)结交朋友:~甚广|性豪爽,喜~。
清流:1.清澈的流水。《汉书·补乐志》:“郑卫之声兴则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朴家给,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岂不难哉!”晋左思《吴都赋》:“树以青槐,亘以緑水,玄荫耽耽,清流亹亹。”宋苏轼《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书》:“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内江石壁鱼》:“后破之,乃有一鱼跃出,其中泓然清流也。”瞿秋白《饿乡纪程》三:“环溪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2.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三国志·魏志·桓阶陈羣等传评》:“陈羣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宋欧阳修《朋党论》:“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清顾炎武《梓潼篇赠李中孚》:“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李大钊《混充牌号》:“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3.晚清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的名称。他们评议时政,上疏言事,弹劾大臣,指斥宦官,对外反对列强蚕食,对内主张整饬纪纲。中法战争前后,清流繁衍为前后两辈。前清流奉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魁首,后清流以户部尚书翁同龢为支柱。光绪帝亲政后,他们以拥帝相标榜,称为帝党,以别于当权的后党。4.比喻政治清明。《后汉书·杨震传》:“臣伏惟陛下以边境未寧,躬自菲薄,宫殿垣屋倾倚,枝柱而已,无所兴造,欲令远近咸知政化之清流,商邑之翼翼也。”
趋向:(名)趋势:发展~|历史~。②(动)事物朝着某个方面发展:好的~。[近]趋势。
难为:(动)①为难:她不愿意去,那就别再~她了。②多亏;亏得(指做了不容易做的事):~你想得周全。③客套话,用于请人做事:这件事只好~你亲自去一趟了。
俗子:凡俗的人。
诸侯:(名)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郁郁:(书)(形)①文采显著。②香气浓厚。③草木茂盛。④心情愁闷:~寡欢。

《送罗季能赴江陵幕》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送别罗季能赴任江陵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交往和官场的种种情境,表达了作者对罗季能的赞叹和祝福之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淳熙公论盛槐门,
文献依然故笏存。
晋世昔闻期毕万,
鲁人今喜见臧孙。
交游半是清流望,
趋向难为俗子论。
久客诸侯宁郁郁,
公卿元自出藩垣。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罗季能的送别之情。首先,通过提到淳熙公的论述和保存下来的古代文献,展示了罗季能作为一位官员的才干和品德。接着,作者通过回忆晋代时期毕万的传奇故事,以及现在鲁地人们对臧孙的喜爱,彰显了罗季能在当地的声望和影响力。诗中所提到的交游和趋向,暗示了罗季能和清流之间的亲近,以及他在官场中追求清廉正直的困难。最后两句诗则描绘了罗季能长期在诸侯之间游历的疲惫,以及他由官员出任地方官的历程。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展现了宋代官场中的风貌和人物的形象。通过对文献、历史和人物的回顾,作者赞美了罗季能的才华和品德,表达了对他的欣赏和送别之情。整首诗以简练的语句将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深入人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诗中的对比与衬托也增强了表达的力度,使得诗词更加生动有力。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对官场和人物的描绘,呈现了送别罗季能的情景,并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赏和祝福之情。同时,诗词的简练和对比的运用,使得诗意更加深远,给读者以启示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