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依然故笏存。宋代。李曾伯。淳熙公论盛槐门,文献依然故笏存。晋世昔闻期毕万,鲁人今喜见臧孙。交游半是清流望,趋向难为俗子论。久客诸侯宁郁郁,公卿元自出藩垣。
《送罗季能赴江陵幕》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送别罗季能赴任江陵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交往和官场的种种情境,表达了作者对罗季能的赞叹和祝福之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淳熙公论盛槐门,
文献依然故笏存。
晋世昔闻期毕万,
鲁人今喜见臧孙。
交游半是清流望,
趋向难为俗子论。
久客诸侯宁郁郁,
公卿元自出藩垣。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罗季能的送别之情。首先,通过提到淳熙公的论述和保存下来的古代文献,展示了罗季能作为一位官员的才干和品德。接着,作者通过回忆晋代时期毕万的传奇故事,以及现在鲁地人们对臧孙的喜爱,彰显了罗季能在当地的声望和影响力。诗中所提到的交游和趋向,暗示了罗季能和清流之间的亲近,以及他在官场中追求清廉正直的困难。最后两句诗则描绘了罗季能长期在诸侯之间游历的疲惫,以及他由官员出任地方官的历程。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展现了宋代官场中的风貌和人物的形象。通过对文献、历史和人物的回顾,作者赞美了罗季能的才华和品德,表达了对他的欣赏和送别之情。整首诗以简练的语句将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深入人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诗中的对比与衬托也增强了表达的力度,使得诗词更加生动有力。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对官场和人物的描绘,呈现了送别罗季能的情景,并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赏和祝福之情。同时,诗词的简练和对比的运用,使得诗意更加深远,给读者以启示和思考。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