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宣百尺登高卧

出自宋代王柏的《题伯兄新楼》,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òng xuān bǎi chǐ dēng gāo wò,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步转层楼四望宽,了无一面欠云山。
龙分玉脊隆隆起,溪露银波隐隐寒。
诗思细摩僧塔峭,壮心不下女墙闲。
仲宣百尺登高卧,未必当时得恁安。
()
层楼,四望,隆起,诗思,登高

《题伯兄新楼》是宋代诗人王柏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步转层楼四望宽,
了无一面欠云山。
龙分玉脊隆隆起,
溪露银波隐隐寒。
诗思细摩僧塔峭,
壮心不下女墙闲。
仲宣百尺登高卧,
未必当时得恁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伯兄新造的高楼,俯瞰四周的景色。从楼的高处望去,云山连绵,没有一面不被楼所覆盖。楼犹如一条龙,屋脊高高隆起,一片银波在溪水中闪烁,给人一种隐隐的寒意。诗人在楼上思绪万千,触摸着僧塔的峭峰,意境细腻。他壮志满怀,不甘心平庸地度过时光,不愿将心思放在琐碎的事物上。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仲宣百尺登高卧的赞叹,暗示了当时仲宣的安逸并非易得。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楼的景色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绪。诗人通过楼的高度和视野的开阔,呈现了山水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将楼与龙相比,传递出楼的雄壮和气势,同时用溪水的银波和隐隐的寒意增加了一丝别样的美感。诗人在楼上思考着诗意,触摸着僧塔的峭峰,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和对精神境界的追寻。最后两句借用了仲宣百尺登高卧的典故,暗示了仲宣得到的安逸并非自己所能企及,同时也表达了对安逸生活的批判。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柏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