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愁疎雨打黄昏

出自宋代王柏的《秋兴》,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ōng chóu shū yǔ dǎ huáng hū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巷底萧萧绝市尘,供愁疎雨打黄昏
悠然一曲泉鸣调,烧了夜香深闭门。
()
悠然,泉鸣,闭门

《秋兴》是宋代诗人王柏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个寂静萧瑟的巷子尽头,市井的喧嚣和尘埃已经消散,只有稀疏的愁雨打在黄昏时分。在这样的环境下,一阵悠扬的泉水声响起,宛如一曲曲悠扬的音乐。诗人则选择独自一人,在深夜中点燃夜香,闭门静享这静谧的时刻。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情感氛围。通过描述巷底的寂静和尘埃的消散,诗人表达了对繁忙喧嚣世界的厌倦,渴望远离喧嚣寻求内心的宁静。愁雨打在黄昏,给人以忧愁的感觉,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考。

诗人运用了泉水的意象,将其比喻为悠然的音乐,使整个诗境更加生动而优美。泉水声的悠扬回荡,犹如一曲动听的乐曲,给人一种安宁和舒适的感受。这种和谐的声音与诗人内心的追求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对宁静和内心净化的向往。

最后,诗人独自一人在深夜中点燃夜香,关上门窗,将自己与外界隔绝。这种行为象征着对尘世的超脱,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安抚和寻求内心平静的方式。通过闭门静享的表现手法,诗人将自己置身于一种宁静和安详的境界中,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安宁。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和意象描绘了秋天的寂静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繁忙世界的厌倦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通过描述巷底的萧瑟和愁雨的打击,以及泉水声的悠扬和夜香的点燃,诗人构建了一幅宁静而恬淡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远离喧嚣的美好和内心的净化。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柏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