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不掩中和气

出自宋代王柏的《拜明招二先生墓有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ī shān bù yǎn zhōng hé qì,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研席尝栖一柏堂,至今鱼鼓诉凄凉。
溪山不掩中和气,发见随时草木香。
()
研席凄凉:(形)①寂寞冷落;悲凉:满目~。②悲苦;悲凉:身世~|~的岁月。[近]凄惨。[反]幸福。
中和:又称中和作用。酸与硷相互作用而生成盐和水的作用。例如:
草木:1.草与树木。2.指荒野。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拜明招二先生墓有感》是宋代王柏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研席尝栖一柏堂,至今鱼鼓诉凄凉。
在研究之席上,曾经栖息在一座柏木的茅堂里,直到今天鱼鼓依然诉说着凄凉。

溪山不掩中和气,发见随时草木香。
溪水山岭无法掩盖其中蕴含的中和之气,显现出随时草木芬芳的景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已逝二先生的墓地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诗人描述了自己曾经在研究之席上栖息柏木茅堂的经历,表达了对逝去的岁月和人物的怀念。即使经过了很长时间,墓地上的鱼鼓仍然传达着凄凉的悲伤,使诗人深感人事易逝、光阴荏苒。

然而,诗人也通过描绘溪水山岭的景色表达了一种超越时光的美好。溪山之间弥漫着中和之气,草木散发着芬芳的香气,展现了自然界中恢弘而不朽的生命力。这种景象与人事易逝的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永恒。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回忆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展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以及自然界中的恒久和美好。这种对比使诗词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体悟和对生命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柏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