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多眼界宽

出自宋代苏泂的《忆黄观复》,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iān duō yǎn jiè kuā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地远过从少,天多眼界宽
晓书繙卷白,秋桂绕亭丹。
小雨妨相觅,幽花孰与看。
平生杜陵老,到此赋诗难。
()
远过眼界:(名)能见到事物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
小雨:指雨量不大的雨(24小时内雨量达10毫米或一小时内雨量在2.5毫米以下的雨)。
孰与:1.与谁。《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史记·孟尝君列传》:“齐无秦,则天下集齐,亲弗必走,则齐王孰与为其国也!”《新唐书·韩翃传》:“时有两韩翃,其一为刺史,宰相请孰与,德宗曰:‘与诗人韩翃。’”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2.犹言何如。意谓还不如,常用于反诘语气。《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汉班固《东都赋》:“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周书·杜杲传》:“若使齐寇乘之,则彼此危矣。孰与心忿悔祸,迁虑改图。”3.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照。《墨子·耕柱》:“巫马子谓子墨子曰:‘鬼神孰与圣人明智?’”《战国策·齐策一》:“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功彰万里之外,声名光辉传於千世,君孰与商君、吴起、大夫种?”宋王安石《酬王濬贤良松泉二诗·松》:“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明徐渭《自为墓志铭》:“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
平生:(名)①一生;终身:了却~之愿。②平素;从来:他~滴酒不进。
赋诗:吟诗;写诗。

《忆黄观复》是苏泂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作者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地方时的感受和心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地方遥远,途经少有人迹,天空广阔,眼界开阔。
清晨翻阅书卷,白纸映着朝阳;秋天的桂花环绕在红亭旁。
小雨阻碍了相逢,幽静的花儿也无人欣赏。
我生活在古老的都城杜陵,来到这里却难以赋诗。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泂离开家乡、来到陌生地方时的心情。他感叹自己身处陌生的环境,远离故土,感受到地方的遥远和陌生。然而,他也意识到这个地方的天空辽阔,眼界开阔,使他有机会拓宽视野。诗中还描绘了一个清晨,苏泂在朝阳的映照下阅读书籍,感受到朝气蓬勃。他提到秋天的桂花绕着红亭盘绕,形成一幅美丽的景象。然而,小雨阻碍了他与人相逢,幽静的花儿也无人赏析。最后,苏泂提到他平生生活在历史悠久的都城杜陵,来到这个地方却难以产生灵感赋诗。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离开家乡、来到陌生地方的心情。通过对地方的描述,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陌生感,同时也展示了他的开阔眼界和对美的敏感。清晨的场景和桂花的描绘增添了诗词的生动感,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然而,小雨的阻碍和无人欣赏幽静花儿的情景透露出一丝落寞和无奈。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压力和困扰,说明在这个陌生地方,他很难找到灵感来写诗。整首诗词通过对环境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呈现出一种寂寥而深沉的意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