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馀分惠笔。宋代。苏泂。苕霅无来使,如今又几时。案馀分惠笔,室有寄来诗。豁达偏怜我,风流更许谁。怀哉括苍小,安用借留为。
诗词:《代书寄赵处州公甫》
朝代:宋代
作者:苏泂
译文:
苕霅无来使,如今又几时。
案馀分惠笔,室有寄来诗。
豁达偏怜我,风流更许谁。
怀哉括苍小,安用借留为。
诗意:
这首诗是苏泂写给赵处州公甫的代书。诗人感叹说,苕霅草尚未收到传信的使者,不知现在还要等待多久。然而,在案头留下的一支笔似乎带来了一些好消息,屋中也有人寄来了一首诗。诗人感叹自己的境遇,虽然豁达心胸,却无法与风流的人物相比。他怀念着那些曾经小小地容纳过他的地方,问自己留在这里的原因是什么。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心情和思考。他面对苕霅草未有传信之使者的困境,表现出无奈和焦虑,对时间的流逝充满了疑问。然而,案头分惠的笔和寄来的诗又给他带来了一丝希望和安慰,显示出他对于文字和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诗人以自己的境遇来对比那些风流倜傥的人物,表达了一种自卑和无奈的情绪。他感叹自己的豁达心胸,却无法与那些优秀的人物相提并论,对自己的才华和地位感到自愧不如。这种自我怀疑和无助感在诗中流露出来。
最后,诗人回忆起曾经留恋过的地方,思考自己留在这里的意义。他在内心深处思索着自己的归宿和人生的意义,对于留下来的原因产生了质疑。整首诗透露出一种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追问。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无奈、自卑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在文字中流露出对艺术、对命运的追求和探索,展示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流露。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