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见入学

出自宋代苏泂的《举子》,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shí jiàn rù xué,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先亲去无归,家有十男子。
春秋此堂上,拜起共祭祀。
一贫乃青毡,书种幸未已。
人言抱子晚,君已三十四。
何时见入学,况未保龆稚。
老年树松柏,仁者用其意。
父母养我时,辛勤五兄弟。
蜂房今俯育,谁则逮菽水。
昊天真罔极,梦想九原启。
恭惟父母心,敢不嗣遗体。
平生忠与孝,举动法经史。
先训吾所知,功名盖天尔。
()
男子:男性的人。
此堂祭祀:(动)置备供品对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青毡种幸

《举子》是苏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家庭、责任和理想的思考和感慨。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举子》中文译文:
先亲去无归,家有十男子。
春秋此堂上,拜起共祭祀。
一贫乃青毡,书种幸未已。
人言抱子晚,君已三十四。
何时见入学,况未保龆稚。
老年树松柏,仁者用其意。
父母养我时,辛勤五兄弟。
蜂房今俯育,谁则逮菽水。
昊天真罔极,梦想九原启。
恭惟父母心,敢不嗣遗体。
平生忠与孝,举动法经史。
先训吾所知,功名盖天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诗人的视角,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对责任的担当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的开始,诗人回忆起已经去世的亲人,感叹他们再也无法回来了。然而,他家有十个儿子,这使得他们能够在家庭中共同承担起祭祀的责任。他们虽然贫穷,但是仍然坚持着书写和学习,追求知识。尽管周围的人都说他们学习晚了,但他们已经三十四岁了,还没有机会入学深造,更别提保持童稚的心态了。

诗人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表达了对老年的思考。他认为像松柏这样的老树,仁者会从中汲取智慧。父母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辛勤地养育他和其他四个兄弟。现在他们已经成年,正为自己的事业而努力。他们正如蜜蜂一样,为了家庭的繁荣而勤劳工作,但是他们不知道谁能够继承他们的事业。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九原的向往。九原是传说中的仙境,代表着追求理想和梦想的远大希望。他希望自己能够实现理想,开启梦想的征程。

最后几句表达了对父母的敬重和对孝道的坚持。诗人要继续秉持忠诚和孝顺的原则,将他们所学的道德和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继承和传承父辈的心血,使功名成为自己的天职。

整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家庭、责任和理想的思考与感慨。他通过对自己家庭境况的描述,表达了对学习和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家庭传统和道德的坚守。诗中融入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九原梦想的追逐,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