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无赖更寒蛩。宋代。苏泂。满地秋声鼓吹同,草根无赖更寒蛩。情知万事终摇落,忍见霖林一叶红。
诗词:《杂兴四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泂
满地秋声鼓吹同,
草根无赖更寒蛩。
情知万事终摇落,
忍见霖林一叶红。
【中文译文】
秋天的声音充满了大地,鼓吹乐与它相伴,
草根低微的人们更加寒冷,就像寒蛩一般。
我们深知万物终将凋零,
却难以忍受看到一片红叶在霖雨中孤独地飘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泂创作的《杂兴四首》之一,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无常和岁月流转的感慨。
诗的第一句“满地秋声鼓吹同”,以秋天的声音充满大地为描写,暗示着秋季的到来,同时也将鼓吹乐的声音与秋天相联系,给人一种庄重的氛围。
接下来的一句“草根无赖更寒蛩”,通过草根无赖与寒蛩的形象比喻,表达了社会底层人们的困苦和寒冷。这里的“草根无赖”暗指社会底层的人们,他们生活贫困,处境艰难。而“寒蛩”则象征着他们在严寒中的艰辛。
接着的两句“情知万事终摇落,忍见霖林一叶红”,揭示了人们对于生命无常的认知和对于岁月流转的感慨。万物终将凋零,生命的终点无法逃避,这是人们心中深切的感受。然而,当看到一片红叶在霖雨中飘落时,却难以忍受这种凋零的景象,似乎在诗人的内心深处激起了一种无奈和痛楚。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基调,通过对秋声、草根和红叶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困苦和生命短暂的理解和感受。这种感叹和思考,既是对生命的思考,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体现了苏泂对于人生与社会的深刻洞察。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