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长官桥媚。宋代。刘学箕。且要尽清欢,须知一出难。人因晴后喜,春到水边宽。柳长官桥媚,梅飘客袖寒。荒祠存禹迹,得得又来看。
《禹庙》是宋代刘学箕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禹庙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感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且要尽清欢,须知一出难。
人因晴后喜,春到水边宽。
柳长官桥媚,梅飘客袖寒。
荒祠存禹迹,得得又来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禹庙为背景,通过描绘禹庙的景致和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禹庙的景仰之情。首句“且要尽清欢,须知一出难”,意味着作者对禹庙的参观心情愉悦,但也提醒人们珍惜每一次难得的机会。接着,“人因晴后喜,春到水边宽”,表达了人们在晴朗天气下来到禹庙,享受宽广水边的春天的愉悦心情。
下一句“柳长官桥媚,梅飘客袖寒”,通过描绘柳树婀娜多姿的景象和梅花飘落在游客的袖子上的情景,展示了禹庙周边的美丽自然景色,同时也传递了一丝寒意,使读者感受到了早春时节的凉爽。
最后两句“荒祠存禹迹,得得又来看”,表达了作者对禹庙的敬仰和对历史的留恋之情。诗词的结尾,作者提到禹庙是禹的遗迹,荒废的祠堂中仍然保存着禹的痕迹,这种历史的延续使得人们可以重复地来到禹庙,感受历史的庄严和魅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禹庙和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禹庙的景仰和对历史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构建,诗词传递出一种静谧和庄重的氛围,让读者在品味禹庙之美的同时,也能对历史和自然产生共鸣。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刘学箕。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