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精神一转间。宋代。刘学箕。声名满世重如山,果见延登左掖班。天子虚心求国是,先生著手济时艰。要看出处诸公上,只在精神一转间。前此极言虽引去,安危理乱正相关。
诗词:《上司谏曹先生》
声名满世重如山,果见延登左掖班。
天子虚心求国是,先生著手济时艰。
要看出处诸公上,只在精神一转间。
前此极言虽引去,安危理乱正相关。
【中文译文】
上司谏曹先生,
他的声名在世间如同重山一般,果然受到延登左掖班的赏识。
天子怀着虚心,寻求国家的良策,而先生着手解救时艰。
我们只需仔细观察那些受宠的贤士,他们的转变仅在于一瞬间的心思。
尽管先前的言论被引去,但安危、治乱却与此密切相关。
【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颂一位谏官对上司的忠言逆耳,并表达了政治、社会的相关性。诗中的“上司谏曹先生”是指作为谏官的曹先生对其上司发表了直言不讳的忠告。诗人通过赞美曹先生的声望和地位来强调他的价值和影响力,他的忠言对朝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诗中提到天子的虚心求国是,表明朝廷高层渴望听取智者的建议,以应对时艰。曹先生以精神一转间的决断和行动,为国家解困,为社会安定做出了贡献。诗人通过这种赞颂,强调了谏官的重要性和其对治理国家的影响。
最后两句表达了安危、治乱与政治决策的紧密关联。诗人指出,先前的言论虽然被引去,但政治的稳定与动荡、国家的安危与治乱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观点体现了作者对政治的思考,以及对谏官在决策中的作用的认识。
这首诗通过对谏官的赞颂,强调了忠言逆耳的重要性,以及政治决策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影响。它展现了作者对政治的关注和对治理之道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谏官勇于直言、为国家尽职尽责的敬佩之情。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刘学箕。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