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僧皆散去。宋代。刘学箕。规模应甲刹,殿阁拥金仙。岁歉炊烟绝,城低野色连。客僧皆散去,主者独安眠。成毁难逃数,山门八百年。
《大能仁寺》是宋代刘学箕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佛寺,以及与之相伴的岁月更迭和人事变迁。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大寺庙庄严壮观,
殿阁之间金仙云集。
岁月凋零,炊烟已绝,
城池低垂,野色相连。
客僧纷纷离去,
唯有主持者独自安眠。
寺庙经历兴衰不定的命运,
已有八百年的历史。
诗意和赏析:
《大能仁寺》通过对一座寺庙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寺庙的沧桑与恒久。诗中所描绘的大寺庙规模宏大,殿阁之间聚集着金身般的佛像,给人以庄严壮观之感。然而,岁月的流逝使得炊烟消散,城池低垂,野色相连,寺庙的辉煌已经逝去。
诗中客僧纷纷离去,只有主持者独自安眠,表达了岁月更迭中人事的变迁。寺庙经历了兴盛和衰败,但它恒久存在,已有八百年的历史。这种寺庙的长久存在与人的短暂离去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人世间的无常和寺庙作为宗教信仰的象征的恒久不变。
《大能仁寺》通过对寺庙的描绘,传达了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同时,诗中对寺庙的庄严壮观以及兴衰历史的描绘,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的关注和赞美之情。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刘学箕。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