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红日未全西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和杨仲禹送史子修□特奏赴吏部注阙》,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uāng qián hóng rì wèi quán x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科名宁较后先题,叹老嗟卑世所迷。
须识是閒天地似,要知立处圣贤齐。
人情一理涂涂附,古道千年印印泥。
属子随时崇令德,窗前红日未全西
()
须识天地:(名)①天和地:惊~,泣鬼神。②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③境地: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
立处圣贤: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人情:(名)①人的感情;人之常情:不近~。②情面:托~|不讲~。③恩惠;情谊:做个~|空头~。④指礼节应酬等习俗:行~|尽~。⑤礼物:送~。
古道:1.传统的正道。2.古朴。3.古代学术、政治等的道理、方法。4.古旧的路径。5.戏台上通往后台的左右门。
印泥:盖图章用的红色油质颜料。
属子

《和杨仲禹送史子修□特奏赴吏部注阙》是宋代魏了翁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的悲叹和对圣贤的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
杨仲禹和史子修共同送行,
前去吏部做官的特奏名文。
科举名誉胜过晚辈,
叹息老朽都迷失在世态中。
我们应该认识到,
天地间宁静无事的景象,
才是圣贤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人们的情感受制于种种理由,
古老的道路历经千年沉淀。
作为子弟应该追随时代的德行,
红日在窗前未完全落下西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思考和对社会现状的痛心。作者在诗中感叹自己已经年老,对于这个世俗的社会感到困惑和迷失。他认为科举制度过于重视名誉和地位,胜过实际的才能和品德。作者通过对科举和社会的反思,呼吁人们应该追求真正的宁静和理想的境界,而不是被外界的名利所束缚。

诗中提到了"立处圣贤齐",表达了作者对圣贤的崇敬和追求。他认为真正的圣贤应该超越尘世的琐碎和物质的追逐,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道德的高尚。这种追求是与时代和世俗无关的,是与天地共通的。

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示了魏了翁对于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整首诗词通过对科举制度和社会的对比,以及对圣贤理想的呼唤,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思想和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