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沌品三程路

出自宋代郑清之的《闻蝉》,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rén xíng dùn pǐn sān chéng lù,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人行沌品三程路,蝉作阳关第四声。
待到日夕蝉歇处,无端促织替渠鸣。
()
待到,歇处,促织

《闻蝉》是宋代诗人郑清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行沌品三程路,
蝉作阳关第四声。
待到日夕蝉歇处,
无端促织替渠鸣。

诗意:
这首诗以观察自然景物为出发点,描绘了蝉鸣的声音在阳关的四处回响。蝉鸣的声音在白天和夜晚交替之际停息,仿佛在示意人们须要在阳光和黑暗之间寻找平衡。诗人通过描绘蝉鸣的声音变化,传达了对自然界律动和生命节奏的深刻感悟。

赏析:
这首诗借助蝉鸣的声音,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以“人行沌品三程路”,形容行走在沧桑变迁的世间,而蝉鸣则以“阳关第四声”展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韵律和声音。蝉鸣在白天和夜晚的交替中停息,这种节奏的变化也象征着生命的起伏和循环。诗人将蝉鸣与时间、自然环境相结合,以此表达人生的起伏和不可逆转的过程。

诗中的“待到日夕蝉歇处,无端促织替渠鸣”表达了诗人对蝉鸣的期待和瞬间的变化。蝉鸣在白天和夜晚的转换中停息,这种短暂的寂静让人产生一种无端的期盼和焦虑。这种寂静和鸣叫声的消失,也暗示了人生中短暂的喧嚣和沉寂的交替,以及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蝉鸣声音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律动和生命的起伏。蝉鸣作为一种特殊的声音,代表着生命力和节奏感,让人在短暂的停留中感受到生命的真谛。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以及对人生和时间的思考,引发读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入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郑清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