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恨无因到上头。宋代。郑清之。经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卧旧林丘。
《咏六和塔》是宋代诗人郑清之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六和塔下几经岁月的感慨,表达了对未能攀登高处的遗憾之情,最终认为回归旧林丘休憩更胜一筹。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经过六和塔的岁月已经不少,
每每懊悔未能到达塔顶。
今天才意识到高处的危险,
不如回归,躺卧于旧林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他曾多次经过六和塔,但却未能攀登到塔顶,因此心生遗憾。在塔的高处,作者领悟到了攀登的艰险和风险,他开始怀疑是否值得继续追求。最终,他认为回归旧林丘,享受宁静和安逸,比攀登高处更为可贵。
这首诗以六和塔为背景,通过对塔的描绘和自身感悟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追求的思考。诗中的塔象征着人生的目标和追求,而作者的遗憾和归宿的选择则呈现出人们面对挑战和抉择时的内心纠葛。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情感和思绪,通过对高处和低处的对比,传递出一种平和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富有哲理的思考,提醒人们在不断追求和奋斗的过程中,要懂得珍惜当下的安宁与满足,不必过于执着于外在的成就和名利,而是要在内心中找到真正的安宁和平衡。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郑清之。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