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溪笑裹袖钳锤。宋代。郑清之。佛法方当恶剧时,偃溪笑裹袖钳锤。不教管领千云衲,打彻头关更问谁。
《调云岑》是宋代诗人郑清之的作品。这首诗的诗意表达了一种对佛法的思考和质疑。
诗中描述了佛法即将陷入困境的景象。"恶剧"暗示了佛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偃溪"是一个寺庙的名字,"笑裹袖钳锤"描绘了寺庙中的僧侣在修行过程中的悠闲自得,似乎对佛法的困境并不在意。
接下来的两句诗呼应了前两句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佛法传承中出现的问题的疑问和担忧。"不教管领千云衲"意味着不让佛教的传统规范被遵守,"打彻头关更问谁"则表明对佛法真正的核心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的追问。
整首诗通过对佛法境遇的描绘,暗示了作者对佛法传承中出现的问题的关注和担忧。它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思考和对佛教传统规范的重视,同时也对佛法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种质疑和反思。
这首诗的赏析在于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它不仅仅是一首描述景物的诗,更是一种思辨和思考的表达。通过对佛法的探讨,诗人引发了读者对宗教和传统的思考,引发了对于信仰和文化传承的思索。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郑清之。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