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曲无弦出妙音。宋代。郑清之。底忙不肯访禅林,山寺何曾避客深。奇石韵高非令色,老松皮脱见真心。檐牙徇铎关幽事,溪曲无弦出妙音。拂拭少游碑好在,姓名曾记落碑阴。
《到龙井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郑清之。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底忙不肯访禅林,
山寺何曾避客深。
奇石韵高非令色,
老松皮脱见真心。
檐牙徇铎关幽事,
溪曲无弦出妙音。
拂拭少游碑好在,
姓名曾记落碑阴。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郑清之到达龙井寺的情景。郑清之原本有很多琐事要处理,不愿意花时间去访问禅林。然而,这座山寺并没有回避远客,而是热情地欢迎他的到来。
诗人提到了一些景物,如奇石和老松。奇石虽然并非色彩鲜艳,但却有一种高雅的韵味。老松虽然皮木粗糙,但在它的褪去的外表下,展现出真实的内心。
诗中还提到了檐牙徇铎的幽事,这可能指的是寺庙里的钟声和僧侣们的隐秘活动。溪曲中没有琴弦的拨动,却传出美妙的音乐,这展示了寺庙中的神秘氛围。
最后,诗人提到了刻在少游碑上的姓名,这个名字已经被时间渐渐地磨损,但仍然能在碑阴中留下痕迹。
赏析:
《到龙井寺》通过描绘景物和隐喻的手法,传达了诗人对寺庙的赞美和对禅宗修行的向往。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突然来到这座山寺,感受到了它的静谧和神秘。奇石和老松象征着寺庙内在的美和深沉的修行精神,与外表的朴素形成鲜明对比。
寺庙中的幽事和奇妙的音乐,以及被时间磨损的少游碑上的姓名,都给人一种超越世俗的感觉。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这首诗词既展现了山寺的自然之美,又揭示了禅宗修行的精神内涵。它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宁静与超脱的境界,激发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思考。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郑清之。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