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更看七八月。宋代。汪莘。一朵乌云起天末,倏忽长驱半天阔。云头到处急雨来。雨脚错落飞河魁。吹以南箕更豪横,打窗喷壁催吟咏。恰惊瓦上碎珠跳,已快檐前银竹映。平生不识南箕状,且看平畴翻翠浪。恍然立我三湘间,欲著扁舟相跌宕。风回雨霁天地新,良苗斗觉添精神。天意更看七八月,明年无处可打蕨。
《淳熙壬寅仲夏大雨写望》是宋代诗人汪莘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仲夏大雨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和人与自然的亲近。
诗词中的乌云和急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乌云的出现预示着大雨的来临。雨点迅猛而有节奏地落下,如同飞河魁一般跌宕有致。南箕风吹过,更加猛烈横扫,雨水打在窗户上溅起水珠,仿佛破碎的珠子跳跃,银竹在屋檐下倒映出闪烁的光芒。
诗人表示自己素来不熟悉南箕的形状,但此时却看到了南箕风势激烈的景象,平畴仿佛被翻起的翠浪所覆盖。他忽然间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湖南的三湘之间,想要乘坐一艘小船在波浪中颠簸起伏。风停雨霁之后,天地焕然一新,农田里的苗木也因得到充足的雨水而茁壮成长,给人以精神的滋养。
最后,诗人提到了天意注视着七八月的变化,明年的七八月将无处可打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季节变迁的感慨,也展现了人们对丰收和美好未来的期盼。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夏日大雨的壮丽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情感体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丰收的期盼。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化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雨水的洗涤和生命的活力。整首诗以写景为主,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汪莘。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