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恐山无到野檐

出自宋代赵蕃的《药圃旧无竹仆为作诗从闲止乞栽》,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iàn kǒng shān wú dào yě yá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闻旧隐竹多有,想见频年筍更添。
一日借居无不可,数竿分我未伤廉。
悬知影可连书屋,便恐山无到野檐
如许作谋还自笑,未应于此是真潜。
()
隐竹,想见,频年筍,不可,伤廉,知影,书屋,野檐

《药圃旧无竹仆为作诗从闲止乞栽》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作者在药圃中闲适自得的情景,以及他对竹子的向往和种植的渴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听说旧时隐士的园子里常有竹子,
想象着每年新长出的嫩笋。
有一天我借住在这里,无不令我喜悦,
几根竹子分给了我,我并未伤及廉耻。
我看到竹影可延伸到书房,
但担心山上没有到达野檐的竹子。
我自嘲地笑着,这样的构想也许荒谬,
我还没有真正成为隐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竹子的喜爱。作者听闻以前的隐士的药圃里有很多竹子,想象着每年新长出的嫩笋,这种景象使他心生向往。当他借住在这个药圃时,得到了几根竹子,并且没有伤害到廉耻。他看到竹影可以延伸到书房,但担心山上没有长到屋檐的竹子。最后,他自嘲地笑着,认为自己的构想可能是荒谬的,他还没有真正成为隐士。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高洁、坚韧和清雅的象征,代表了隐士和士人的品格。作者借助竹子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清净自然环境的渴望。他渴望拥有一片自己的竹林,借此追求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以平和、淡泊的语气写就,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又自觉地笑自己尚未达到真正的隐士境界。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和自嘲的表达,诗人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坦然的心境,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一丝无奈。这种情感交融在诗中形成一种平和而深沉的意境,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