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赋役无逃遁

出自宋代赵蕃的《桃源道中用邢子中丈旧韵》,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ù zhī fù yì wú táo dù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山川曾是避秦余,何得真成画不如。
想象曾闻昔所赋,经行为记我今初。
欲知赋役无逃遁,看取耕桑映密疏。
雨笠烟蓑春正好,盍抛手板便从渠。
()
山川:山和河流。
不如: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走路~骑车快。论手巧,大家都~他。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闻昔行为:(名)有意识表现出来的行动:~不轨|正义的~。
赋役:(名)赋税和徭役。
密疏正好:(形)表示刚好在某一点上:你来得~|这双鞋穿着~。②(副)表示恰巧遇到某种机会:~向你请教一个问题。
盍抛手板:手板shǒubǎn〈方〉∶手掌∶手板儿体罚用的打手心的板子见“手版”

《桃源道中用邢子中丈旧韵》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桃源道中用邢子中丈旧韵,
山川曾是避秦余,何得真成画不如。
想象曾闻昔所赋,经行为记我今初。
欲知赋役无逃遁,看取耕桑映密疏。
雨笠烟蓑春正好,盍抛手板便从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桃源道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观察。诗人提到了邢子中丈旧韵,说明他在创作这首诗时借用了古人的韵律,这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诗的开头描述了山川曾经是避难之所,逃避秦朝的迫害。然而,如今的山川景色虽然美丽,但却无法与画作相媲美,无法真正表达出那个时代的辛酸和遭遇。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真实性的思考。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自己的想象和记忆,他回想起了过去听说过的故事和赋诗,通过自己的行走经历将这些记忆转化为自己的经历,展示了诗人的感悟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赋役和耕桑,这是指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生活。诗人说要想知道赋役的辛苦是无法逃避的,只需看看耕田和种桑的农民,他们的努力和辛勤将在农田的疏密之间映现出来。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农民阶级的关注和对劳动生活的赞美。

最后两句描述了雨中戴着笠帽、身穿蓑衣的农民,春天正是耕作的好时机。诗人用盍(合乎)抛手板(农具)便从渠(水渠)来形容农民们抛开繁琐的事务,专心从事农田劳作。这个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农民生活的赞美,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推崇。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桃源道、回忆历史、关注农民生活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思考、对现实的观察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它以深邃的意境和淡雅的笔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诗性和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