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行虽在远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小重山》,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ér xíng suī zài yuǎ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缺然。
小词寄五兄代劝
养得儿男百不中。
年年随举子,踏春风。
寿觞庭院燕泥融。
将雏处,长是半西东。
移孝便为忠。
儿行虽在远,母心同。
若将一念答天公。
归来拜,也胜橘双红。
()
得儿,不中,举子,春风,儿行,母心,一念,天公,归来

《小重山》是一首宋代的诗词,由魏了翁创作。这首诗词内容较为简短,但蕴含着深刻的诗意和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重山》
每每随着儿子参加科举考试,踏着春风。
庭院中的寿觞与燕子的泥巢融为一体。
儿子离家已久,半个天空东西都是他的身影。
迁就孝行就是忠诚。
儿子虽然在远方,母亲的心却与他同在。
如果能用一念回报上天的恩情。
归来之时,即使比双橘还要红艳。

诗意和赏析:
《小重山》以简短的篇幅表达了魏了翁对儿子的思念和对母子情感的表达。通过描绘儿子参加科举考试、离家远行的情景,诗人抒发了对儿子的关切和期盼。诗中提到的"寿觞庭院燕泥融"形象地表现了家庭的温馨与团聚的愿望。

诗人魏了翁通过表达母亲的思念之情,强调了孝行的重要性。他认为孝行是忠诚的表现,即使儿子身在远方,母亲的心也与他同在。诗词最后提到"归来拜,也胜橘双红",表达了对儿子回家的期盼,即使与橘子的颜色相比,也显得更加鲜艳动人。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家庭情感和亲情的真挚。通过对母子之情的描绘,诗人引发读者对家庭和亲情的共鸣。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家庭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儿女情长和重视孝道的价值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