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竹俗能医

出自宋代赵蕃的《雨后》,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ǒu zhú sú néng yī,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
畏暑常疑病,逢凉还作诗。
岸巾看镜懒,步履过廊迟。
草树消陈意,江山发令姿。
裴徊如自得,徒倚竟何为。
厚禄书多断,长贫志未移。
无官带难缓,有竹俗能医
不遇徙成赋,归来亦漫辞。
行藏随所遇,造物岂无欺。
()
疑病,作诗,岸巾,步履,江山,发令姿,裴徊,自得

《雨后》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诗人在炎热的夏季时常感到身体不适,但一遇到凉爽的天气便会振作起来并创作诗歌。他面对着镜子,戴上斗笠,显得懒散无为。他的步伐慢吞吞地穿过走廊。草木凋零,给他一种消逝的感觉,而江山则展现出威严的姿态。他漫步其中,仿佛得到了一种满足,但不知为何而停留。他拥有丰厚的禄位,但写作的热情却多次被中断,长期贫穷的志向也未能改变。没有官职的人难以缓解他的压力,但他却能通过亲近竹林来寻求安慰与疗愈。他不曾遇到合适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才华,即便回到了家乡,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辞章。他的行为和藏身之处都受制于环境,仿佛造物主在捉弄他一样。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心境和环境来表达了他在官场的困顿,以及对命运的无奈。夏天的高温让他身体不适,但凉爽的雨后却使他重拾灵感和创作的激情。诗中的斗笠和懒散的步伐,以及对草木凋零和江山威严的描绘,都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对世事的观察。他虽然有丰厚的禄位,但却被中断的写作和长期的贫困所困扰,无法改变自己渴望成功的志向。诗人通过对环境和自身状态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命运的不满和对造物主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刻画了诗人的心境,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诗人的内心体验相互映衬。赵蕃巧妙地运用意象和隐喻,使诗歌充满了哲思和情感,引发读者对人生命运和自身处境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