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真王裔

出自宋代虞俦的《韩知合挽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pǐn zhēn wáng yì,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一品真王裔,先朝长主孙。
华途声烈在,上合典刑存。
闾里群知敬,朝廷愈觉尊。
天胡啬之寿,莫返九原魂。
()
一品:1.封建社会中官品的最高一级。自三国魏以后,官分九品,最高者为一品。《晋书·惠帝纪》:“乃发王公奴婢手舂给兵廪,一品以下不从征者,男子十三以上皆从役。”唐贾岛《上杜驸马》诗:“妻是九重天子女,身为一品令公孙。”清龚自珍《明良论三》:“而凡满洲、汉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者亦三十年。”参阅《隋书·百官志中》。2.借指位居一品的高官。唐裴铏《传奇·昆仑奴》:“大歷中有崔生者,其父为显僚,与盖代之勋臣一品者熟。生时为千牛,其父使往省一品疾。”3.犹言一等;第一等。《南齐书·萧惠基传》:“当时能棊人琅邪王抗第一品,吴郡褚思庄、会稽夏赤松竝第二品。”宋王明清《摭言杂说》:“京师樊楼畔有一小茶肆,甚瀟洒清洁,皆一品。”明汤显祖《牡丹亭·冥誓》:“(生)姐姐费心。因何错爱小生至此?(旦)爱的你一品人才。”老舍《正红旗下》三:“他比客人高着一品,须拿出为官多年,经验丰富,从容不迫的神态来。”4.一种。《周礼·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唐贾公彦疏:“泉始盖一品,周景王铸大钱,而有二品。”宋张载《经学理窟·祭祀》:“羞无他物,则虽羞一品足矣。”宋沉括《梦溪补笔谈·异事》:“当时扬州芍药,未有此一品,今谓之‘金缠腰’者是也。”
真王长主孙烈在典刑朝廷:(名)①君主时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地方。②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

《韩知合挽诗》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品真王裔,先朝长主孙。
华途声烈在,上合典刑存。
闾里群知敬,朝廷愈觉尊。
天胡啬之寿,莫返九原魂。

诗意:
这首诗词歌颂了韩知合,他是真王的后代,也是前朝的贤主之孙。他在政治道路上取得了显赫的声名,对于国家的法度和刑罚的规范作用贡献良多。在乡里百姓和朝廷中,人们对他的崇敬和尊重日益增加。然而,诗词最后表达了对天命的疑虑,暗示韩知合可能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韩知合的赞美,展现了他在政治和社会地位上的威望与声望。他作为真王的后代,代表着高贵的血统和权力的延续。他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维护法律和刑罚的公正方面,为社会带来了安宁和秩序。

诗词中的"华途声烈在,上合典刑存"强调了韩知合在政治舞台上的卓越表现,他的名声传遍华夏大地。"闾里群知敬,朝廷愈觉尊"表明他不仅在朝廷中备受尊敬,而且在乡里的百姓中也备受爱戴和崇拜。

然而,诗词末尾"天胡啬之寿,莫返九原魂"揭示了作者对命运的担忧。"天胡啬之寿"意味着天命对人的寿命是吝啬的,或许预示着韩知合的生命将不会长久。"莫返九原魂"暗示了人们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无论是地下的九原魂还是超越生死的轮回。

整首诗词通过对韩知合的称赞和命运的思考,展示了人生的荣耀和无常。它提醒人们,尽管人们可以在政治舞台上获得声名和地位,但命运的安排是无法预料和掌控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如何面对和超越命运的限制。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虞俦

虞俦,生卒年月不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隆兴初进人太学,中进士。曾任绩溪县令,湖州、平江知府。庆元六年(1200)召入太常少卿,提任兵部侍郎。工诗文,著有《尊白堂集》24卷,清修《四库全书》收录其部分诗文。如其词《满庭芳》:色染莺黄,枝横鹤瘦,玉奴蝉蜕花间。铅华不御,慵态尽欹鬟。...

虞俦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