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根络纬竞先鸣。宋代。虞俦。屋角勃姑时自唤,篱根络纬竞先鸣。刈禾政想頳肩重,扬秕那愁眯目轻。考满我应书下下,赈荒人谓策平平。回思旧岁民情恶,不但中山有啜羹。
《晓晴》是宋代诗人虞俦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通过对自然和人情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民生困境的关切。
诗意:
《晓晴》这首诗以清晨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写屋角的鸡鸣、篱根的鸟鸣,以及人们的劳作和生活,抒发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切。诗人从屋角的鸡鸣和篱根的鸟鸣中感受到了自然的节奏和生命的活力,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辛苦与艰难。诗中提到了政府的政策和赈济荒民的行动,但又表达了对这些措施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担忧。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民生困境的忧虑之情。
赏析:
《晓晴》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清晨景象,通过对鸣声和劳作的描写,深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思考。诗人通过屋角的鸡鸣和篱根的鸟鸣,展现了大自然的活力和生命的韵律,与此同时,他在劳作的农民身上看到了艰辛和困苦。诗中提到的政策和赈济行动,虽然显示了政府的关注和关怀,但是诗人却表达了对这些措施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担忧。诗人回首过去,感叹民情之恶,表明了社会问题的长期存在。最后一句"不但中山有啜羹",用一种间接的方式,表达了社会的不公和民众的困境。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忧虑,给人以深思。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的描写,以及对政策和赈济行动的反思,折射出了宋代社会的一些问题。诗人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寓意深远地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民生困境的担忧。诗歌的力量在于通过抒发情感和思考社会问题,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虞俦,生卒年月不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隆兴初进人太学,中进士。曾任绩溪县令,湖州、平江知府。庆元六年(1200)召入太常少卿,提任兵部侍郎。工诗文,著有《尊白堂集》24卷,清修《四库全书》收录其部分诗文。如其词《满庭芳》:色染莺黄,枝横鹤瘦,玉奴蝉蜕花间。铅华不御,慵态尽欹鬟。...
虞俦。虞俦,生卒年月不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隆兴初进人太学,中进士。曾任绩溪县令,湖州、平江知府。庆元六年(1200)召入太常少卿,提任兵部侍郎。工诗文,著有《尊白堂集》24卷,清修《四库全书》收录其部分诗文。如其词《满庭芳》:色染莺黄,枝横鹤瘦,玉奴蝉蜕花间。铅华不御,慵态尽欹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