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日日寻春去

出自宋代廖行之的《和春游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fáng rì rì xún chūn qù,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骀荡融和二月天,邀朋同是饮中仙。
试将拄杖踏芳草,更看兰舟航野川。
酒兴偿花聊复一,诗篇贾勇或相千。
何妨日日寻春去,醉把赓酬授简传。
()
骀荡拄杖:1.执持。三国魏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2.支撑着拐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宋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3.手杖,拐杖。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宋陆游《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明马愈《马氏日抄·憨皮袋》:“乃贯休所画弥勒佛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芳草:(名)香草,诗词中常用来比喻美好的品德。也比喻美好的人:觅~(找对象)|天涯何处无~。
更看兴偿诗篇:诗篇shīpiān∶诗的总称这些诗篇充满了革命激情∶比喻类似史诗的事物我们时代的壮丽诗篇也比喻富有意义的故事、文章等光辉的诗篇。
何妨:(副)没有什么妨碍;不妨(多含反问意):~一试?
寻春

《和春游三首》是宋代廖行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愉快的春游场景,以及诗人与朋友们欢聚一堂的情景。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骀荡融和二月天,
邀朋同是饮中仙。
试将拄杖踏芳草,
更看兰舟航野川。
酒兴偿花聊复一,
诗篇贾勇或相千。
何妨日日寻春去,
醉把赓酬授简传。

诗词的诗意是,诗人喜迎春天的到来,他邀请朋友们一同欢庆。诗人用手杖踏着鲜花盛开的青草,观赏兰舟驶过野外的河川。酒的兴致和花的美丽相辉映,诗篇的创作或许能够鼓励人们勇敢追求自我。诗人认为,何妨每天都去寻找春天的足迹,畅饮美酒,将欣喜和感激之情传递给他人。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物和场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人际交往的重视。诗中的春景充满活力和和谐,给人以愉悦和宁静的感觉。诗人以诗歌为媒介,抒发自己对春天和友谊的热爱之情,以及对酒宴和诗歌创作的热衷。整首诗词流畅自然,字字珠玑,展示了宋代诗人崇尚自然、追求人生乐趣的精神风貌。通过欢乐的春游场景,诗人传达了对美好生活和内心愉悦的追求,引发读者对春天和友谊的向往和思考。

廖行之作为宋代的文人,他的诗作大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为主题。这首诗词体现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友谊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他对酒宴和诗歌创作的热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朴实的语言,廖行之成功地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融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廖行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