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读岘山碑

出自宋代楼钥的《商侍郎挽词》,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rěn dú xiàn shān bēi,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所至仁声著,甘棠几去思。
敬姜嗟哭子,伯道痛无儿。
郎省伤连璧,文闱见刻辞。
边民纷堕泪,忍读岘山碑
()
仁声,甘棠,刻辞,边民,岘山碑

《商侍郎挽词》是宋代楼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所至仁声著,
甘棠几去思。
敬姜嗟哭子,
伯道痛无儿。
郎省伤连璧,
文闱见刻辞。
边民纷堕泪,
忍读岘山碑。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悲痛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思考和悲伤之情。诗中描述了一系列令人心碎的情节,通过这些情节,作者表达了对人性善良、对亲人离散和丧子之痛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悲痛的笔触描绘了战乱年代的痛苦和人民的悲伤。首句“所至仁声著”,表达了善良的声音在任何地方都能传扬开来。接着,“甘棠几去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甘棠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美丽的植物,象征着家乡和亲人的温暖和美好。

下文中的“敬姜嗟哭子”和“伯道痛无儿”揭示了家族的悲痛,表达了对亲人离散和丧子之痛的思考。接着,“郎省伤连璧”,表达了诗人对丧子之痛的思念和伤感之情。这里的“连璧”是指古代君主的玉璧,象征着家族的延续和繁荣,因为儿子的离世,家族的延续被中断,增加了诗人的伤痛。

接下来的“文闱见刻辞”描述了官场的不公和伪善,文人通过刻文来攀附权贵,进而得到官职,这对于诗人来说是一种伤害。最后两句“边民纷堕泪,忍读岘山碑”,描绘了边民在战乱中遭受的痛苦和流离失所的境遇。岘山是当时战乱频繁的地区,岘山碑上刻写的是无数边民的苦难和流亡的经历,诗人感叹着边民们的悲惨遭遇,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痛心之情。

整首诗以悲痛为主线,通过描述亲情的离散、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时期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悲伤之情。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希望唤起读者对战乱时期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和平、家庭和人性美好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楼钥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