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愁须底物

出自宋代李洪的《元宵雨十六日晴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ò chóu xū dǐ wù,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衢路人骈叠,春来乐未曾。
初圆新岁月,竞赏上元灯。
秉烛游还懒,敲门唤不应。
沃愁须底物,况有酒如渑。
()
路人:(名)行路的人,比喻不相干的人:视若~。
岁月:光阴;日子。
上元:1.节日名。2.指帝王。3.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名,即“上元夫人”。4.指上天、太空。
敲门:1.拍门、扣门。2.古代婚仪中的纳采。
不应:不回应。不须、不该。不是、过失。不知。
底物:何物。此物。

《元宵雨十六日晴二首》是宋代诗人李洪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衢路上人们摩肩接踵,春天来了,喜悦之情未曾尽展。
初圆的新年,人们争相观赏上元节的灯笼。
手持蜡烛游玩却懒散,敲门却无人应答。
满心愁苦如此深沉,更何况还有酒似渑水般醇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元宵节为背景,描绘了节日的热闹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通过衢路上人们摩肩接踵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和人们争相出行的热闹场景。诗中提到的“初圆新岁月”指的是新年的开始,也象征着美好的希望和新的开始。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对上元节灯笼的观赏,灯笼是元宵节的重要象征之一,照亮了夜空,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祝福。通过描述人们争相观赏灯笼的情景,诗人表达了人们对节日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然而,在喜庆的氛围中,诗人又揭示了自己的心情。他持着蜡烛游玩却感到懒散,敲门却没有人应答。这种孤独和无奈的意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失落。诗人用“沃愁须底物”来形容自己内心深处的忧伤和无尽的愁苦,而“渑”则表示酒的美味,暗示诗人寻求酒来麻痹自己的心情。

整首诗词通过对元宵节的描写,展示了节日的喜庆和人们的热闹场景,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痛苦。这种对节日喜庆和内心感受的对比,使得诗词更加丰富深刻,引发读者对生活和情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洪

[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

李洪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