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惭滥把竹符分

出自宋代吴芾的《和李相之劝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ì cán làn bǎ zhú fú fē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忧民无语对东君,一雨滂沱慰望云。
宣化但期施实惠,劝耕宁复事虚文。
已看野老扶藜去,应有幽人植杖耘。
千里农桑知帝力,自惭滥把竹符分
()
忧民:谓关心人民疾苦。
无语:1.没有话语;没有说话。2.形容寂静无声。
东君:东君dōngjūn传说中的太阳神晋巫祠五帝、东君、云中、司命之属。——《史记·封禅书》
滂沱:(形)①雨下得很大。②泪流得很多:涕泗~。
虚文:虚文xūwén∶不切实际的无用文字∶没有意义的礼节。
应有:所有,一切。应当具有。
农桑:农桑nóngsāng泛指农业生产;种地与养蚕旧时江南以农桑为业
帝力:帝王的作用或恩德。指皇权统治。
自惭:自惭zìcán自己感到惭愧听了他这番话,我更感自惭
竹符

《和李相之劝农》是宋代吴芾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忧民无语对东君,
心怀忧愁,无言地面对当朝君主,
With concern for the people, I stand in silence before the ruler,

一雨滂沱慰望云。
一场大雨倾泻而下,安慰着干旱的苍穹。
A heavy rain pours down, bringing solace to the desolate sky.

宣化但期施实惠,
希望国家能广施实际的恩惠,
I hope the government can implement practical benefits,

劝耕宁复事虚文。
劝勉农民耕种,而不再被虚文所累。
Encouraging farmers to cultivate the land, and not be burdened with empty rhetoric.

已看野老扶藜去,
我已见到农村的老人支着拐杖离去,
I have witnessed the elderly in the countryside, supported by their canes, leaving,

应有幽人植杖耘。
应该有那些幽居的人们拿起锄头劳作。
There should be secluded individuals who take up their canes and work the fields.

千里农桑知帝力,
千里之内的农田和农桑活动见证了帝王的力量,
Across thousands of miles, the fields and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bear witness to the emperor's power,

自惭滥把竹符分。
我自愧不如,我所能做的只是分发些竹符。
I feel ashamed of my own insignificance; all I can do is distribute bamboo tokens.

这首诗词《和李相之劝农》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关切和对国家政治的思考。作者通过描绘农田的干旱和需要雨水的渴望,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关注和对国家政策的期望。他呼吁政府关注农民的实际需求,不再空谈虚文,而是给予实际的帮助和扶持。

诗中的"忧民无语对东君"一句,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无奈,以及他在朝廷面前的无言呐喊。通过"一雨滂沱慰望云"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大雨滋润干旱的土地,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安慰的意境。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以"已看野老扶藜去,应有幽人植杖耘"的描述,展现了农村的景象。老人离去,寂静的田野中只剩下那些隐居的人们,他们默默地付出劳动,为土地播种希望。

最后两句"千里农桑知帝力,自惭滥把竹符分",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劳作的敬意和自己力量的无足轻重感。他认为真正的权力和力量应该体现在帝王关注农田和农民的实际行动上,而不仅仅是分发些无实际意义的竹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农民生活和国家政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和对政治改革的期望。它强调了关注农田和农民的重要性,呼吁政府实施切实可行的农业政策,关注人民的实际需求,以实际行动为农民带来福祉。这首诗词通过深入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农民和国家的关怀,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吴芾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吴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