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应往岁擅文场

出自宋代吴芾的《和田伯清见寄》,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ù yīng wǎng suì shàn wén chǎng,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落笔摛辞烂有章,故应往岁擅文场
身登霄汉声猷著,兴寄湖山气味长。
无计盍簪同把酒,尚怀扫地对焚香。
依然日暮碧云合,相望回头各一方。
()
落笔:落笔luòbǐ下笔书写或作画他在有了生活体验后才落笔画画
有章文场:戏曲场面的一种。指戏曲乐队所用的各种管弦乐器,胡琴、三弦、月琴、唢呐等。习惯上也指演奏这类乐器的乐师。
霄汉:(书)(名)云霄和天河,指天空极高处:气冲~。
声猷气味:(名)①鼻子可以闻到的味:~芬芳|刺鼻的~。②指脾气、志趣等:~相投。
无计把酒:拿着酒杯。
焚香:1.烧香。2.点燃香支。
相望:相望xiāngwàng互相对望。
回头:(动)把头转向后方:刚一~就被老师看见了。②(动)往后退:不能见困难就~。③(动)回家;回来:你上哪里去了,怎么一去就不~?④(动)悔悟;改邪归正:浪子~|现在~还不算晚。⑤(副)稍等一会儿;过一会儿:~见|~再说。
一方:1.一边。多指远处。《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郑玄笺:“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司马贞索隐:“方犹边也,言能隔墙见彼边之人。”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宋范成大《送王仲显赴琼筦》诗:“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2.一处。指所居住的地方。《诗·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於己斯亡。”郑玄笺:“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西游记》第六五回:“经上言三千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观音在南海,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清顾炎武《与人书》之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3.一个方面;一带地方。《汉书·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齐有天下日浅,恩洽未布,一方或饥,当加优养。”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其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边人思之。”《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到庙中。”陈沂《奔袭刘黑七》:“我这下子活捉了他,不仅为我们这一方的老乡们除了害,我还可以立一个特等功。”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礼·考工记·鲍人》:“信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缓、一方急,则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晋书·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宋曾巩《请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札子》:“况於时异事殊,而可以胶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5.一种;一类。《慎子·民杂》:“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高诱注:“方,类也。”《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居接士之馆。”6.犹言一种方法。《吕氏春秋·君守》:“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车也。”高诱注:“方,道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7.一种配方或药方。《南齐书·虞悰传》:“悰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上就悰求诸饮食方,悰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悰乃献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游记》第七九回:“朕得一疾,缠绵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8.指东西南北四方之一。唐李贺《北中寒》诗:“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9.数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唐曹松《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纤尘。”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壶酒,买一方肉。”元曾瑞《留鞋记》第四折:“将绣花鞋一隻、香罗帕一方,揣在小生怀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湘事记·军事篇二》:“其时都督印信未刊,随取草纸一方,上书都督焦临时命令,委任某为标统,某为营官,下盖四正小印。”臧克家《罪恶的黑手》诗二:“有的把巧思运入一方石条的花纹,有的持一块木片仔细地端详。”10.数量词。用于田地、土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榆白杨》:“种榆法:於其地畔种者,致雀损穀;既非丛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种之。”唐王建《上田僕射》诗:“一方新地隔河烟,曾接诸生听管絃。”宋张载《经学理窟·周礼》:“井田亦无他术,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画定,使人受一方,则自是均。”11.数量词。指一个方形,犹言一片。唐李端《送从叔赴洪州》诗:“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12.宋代《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见《宋史·食货志上二》及《文献通考·田赋四》。13.一面。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鲁迅《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至于诸君,是与旧的不同,是二十世纪初叶青年,如在劳动大学一方读书,一方做工,这是新的境遇。”14.指事务上相对的两个方面之一。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四讲:“在战争的两方面,一方叫做协商国,一方叫做同盟国。”15.一万的隐语。详“一干一方”。

《和田伯清见寄》是宋代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寄托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落笔摛辞烂有章,
故应往岁擅文场。
身登霄汉声猷著,
兴寄湖山气味长。
无计盍簪同把酒,
尚怀扫地对焚香。
依然日暮碧云合,
相望回头各一方。

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如下:

诗人以自己流利而有章法的笔锋,来形容自己在文学场合中的才华出众。他曾在过去的岁月里展示过自己的文才,因此自然而然地在此刻将思念之情表达给友人。

诗人自比登上天空的星辰,声名显赫,潜台词中透露出诗人在文坛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的情感和思绪寄托于湖山之间,湖山的气息和韵味一直在他心中存在。

诗人无法想象没有共同的话题和情趣的朋友们怎么能不共饮美酒,他也怀念着与友人一起扫地、对着香炉谈心的场景。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默契的渴望和珍视。

尽管时光已经过去,天空的碧云在日暮时分仍然相互交融,不变的是望着远方的彼此,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归宿。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展示了诗人在文学上的自信和自豪感,同时赞美了湖山之美和友谊的珍贵。通过描绘自然景致和人情之间的关系,诗人传达了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思考与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吴芾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吴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