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何事未归来。宋代。曹勋。荆门道,在何许,万里迢迢入南楚。故人何事未归来,满目豺路多阻。路多阻兮可奈何,矍铄帘公亦奚取。期君终日醉如泥,贤似灵均醒时语。
《荆门道》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这首诗以荆门道为背景,描绘了作者迢迢长途奔波的心境和对故友归期的期盼,表达了对途中艰难阻碍的无奈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描述了荆门道的遥远和曲折,作者在万里迢迢的旅途中进入南楚地区。他思念故人,不知道故人为何未归,眼前尽是艰险的豺狼之路。
诗人面对道路的阻碍感到困惑和无奈,矍铄的帘公(指梁冀)又能如何解决这些阻碍呢?这里用帘公的形象来喻指权贵,暗示即使有权势也无法解决一切问题。
诗人期待故人能像他一样整日陶醉于酒色之中,不再为琐事所困扰,而自己则像灵均一样保持清醒时的语言和行为。这里的灵均是指杨雄,他在《法言·清净》中写到“醒时语,寐时语,梦时语,皆与人言。”,意味着不管是清醒、入眠还是做梦时,杨雄都能言善辩。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故人归来的期待,同时也展现出旅途中的辛苦和困惑。这首诗情感真挚,描摹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友人的思念,通过富有意象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起伏和情感的波动。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曹勋。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