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烟时复见沙墩

出自宋代曹勋的《持节过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ún yān shí fù jiàn shā dū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泗滨怅望草连云,眼暗凄尘只断魂。
香火固难寻宝塔,云烟时复见沙墩
五更悲壮眠难熟,一片荒寒晓更昏。
往事兴怀今二纪,道傍父老岂儿孙。
()
连云:与天空之云相连。形容高远,众多。
断魂:1.多形容哀伤,愁苦。有时也形容情深。2.灵魂从肉体离散。
香火:(名)①香烛;香和灯火:庙里~很旺。②指子孙祭祖先之事,借指后嗣:断了~。
固难寻宝塔复见沙墩五更:(名)①旧时把从黄昏到拂晓一夜间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②指第五更的时候:~天|起~,睡半夜。
悲壮:(形)悲哀而雄壮;悲痛而壮烈:情节~。
往事:(名)过去的事情:~不堪回首。
二纪父老:(名)尊称年长的人:~兄弟|家乡~。
儿孙:(名)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满堂。

《持节过界》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之情,表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中的第一句描述了泗滨地区的景色,诗人望着连绵的云彩和茂密的草地,心情感到悲凉和郁闷。第二句表达了诗人的眼睛昏暗,因为沉浸在忧伤和尘世的痛苦之中,只剩下断裂的灵魂。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宝塔和沙墩,暗示了诗人曾经追求的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但现在却难以寻觅到。宝塔象征着信仰和希望,而沙墩则可能代表着世俗的现实和尘世的纷扰。

第五句表达了诗人在凌晨时分无法入眠,悲伤而壮烈的情绪难以平静。第六句描绘了黎明时分的荒凉和寒冷,显得模糊不清。这些景象象征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孤寂。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诗人感叹现在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二十年,而道路两旁的父老们早已不再是他们当初年轻时的模样,而是变成了晚年的老人,这也让诗人感到了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流转。

整首诗以凄凉、忧伤的语调展示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现实的矛盾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些特点,如宗教信仰的动荡和人事变迁的无常。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传达了作者内心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和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曹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