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子远来忘趼足。宋代。曹勋。投闲久去大明宫,钟鼎山林兴已同。但得眠云仍钓水,不妨抹月与批风。颇能植杖闲为圃,尚欲临文学送穷。烦子远来忘趼足,问言今作白头翁。
《和苏养直见贻二首》是宋代曹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投闲久去大明宫,
钟鼎山林兴已同。
但得眠云仍钓水,
不妨抹月与批风。
颇能植杖闲为圃,
尚欲临文学送穷。
烦子远来忘趼足,
问言今作白头翁。
诗意:
诗人曹勋在此诗中以自己的身世和生活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学追求的渴望。他投身官场多年,现在离开繁华的大明宫,寻找宁静的山林。他享受着与自然相伴的宁静时光,沉浸在云雾之中,垂钓水边,并且不介意抹去月光和拂动微风。他还有种种植花草、种竹子的爱好,希望能够在闲暇之余创建一个宁静的园林。尽管他已经年纪渐长,但他仍然渴望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并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才华奉献给社会,追求更高的境界。他向远方来访的朋友询问,自己是否已经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曹勋对宁静自然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他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融入其中,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厌倦和对清净山林的追求。诗中所描述的眠云、钓水、抹月和批风等景象,都体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自然之美的向往。诗人还表达了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他希望能够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并将自己的才华奉献给社会。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氛围,通过对自然和文学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追求。
这首诗词的价值在于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传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和文学追求的向往。它展示了人们对自然之美和内心宁静的追求,呼唤着人们回归本真、追寻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恬淡的美感,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曹勋。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