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身在水云乡。宋代。曹勋。道人身在水云乡,诵罢楞伽日乍长。满坐好风驱热恼,一庭浓绿作清凉。
《杂诗二十七首》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道士的生活情景,展现了宁静与清凉的意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道人身在水云乡,
诵罢楞伽日乍长。
满坐好风驱热恼,
一庭浓绿作清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写实的手法,以道人的视角来描绘一个宁静的场景。道人身处于水云乡,可能指的是一个山间水边的地方,环境幽静宜人。诗中提到道人诵读完《楞伽经》后,日子仿佛变得漫长起来。这里的“楞伽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它的诵读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暗示了道人过着悠闲的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诗描述了道人坐在一处清凉的地方,享受着好风的吹拂,消散了炎热的烦恼。这里的“满坐好风”表达了舒适惬意的感觉,好风吹来,带走了烦躁之情。而“热恼”则可以理解为暑气或人世间的纷扰。
最后两句诗将目光转向道人所在的庭院,描绘了一座浓绿的庭院景象,给人以清凉之感。这里的“浓绿”代表着茂盛的植被,形成了一片清新的景色。整首诗通过对道人生活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宁静、凉爽和远离纷扰的意境。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宋代文人追求宁静和清凉的情感。通过道人的生活场景,诗人透过诗词表达了对于纷扰尘世的抗拒,追求内心宁静和自由的心境。同时,诗中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增添了一丝生活的美好和诗人的遐想。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曹勋。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