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蕴韩娥音。唐代。于濆。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徒惜越娃貌,亦蕴韩娥音。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
《里中女》是唐代诗人于濆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描写女性的身世和命运为主题,通过对比贫富两种境遇中女子的不同体验,表达出对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译文:
我听说池中的鱼,不知道海水有多深。
我听说桑树下的女子,不知道宫殿的阴凉。
贫穷的女子在窗前苦苦地纺织,富家女子在鸣声的杵与砧中。
天赐给了她们明亮的双眸,只让她们识别草编的发髻。
虽然庆幸拥有国色天香的容貌,也自有韩娥般的音乐才情。
珠玉之物却不能到达她们的眼中,因此也没有奢侈的心思。
岂知赵飞燕拥有金钗装饰的双髻。
诗意和赏析:
《里中女》通过对比贫富两个阶层中女子的生活境遇,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贫穷的女子只能困在简陋的窗前苦苦地纺织,生活拮据,而富家女子则享受着奢华富足的生活。
诗中的池中鱼和桑下女象征了两个不同社会阶层的女子。贫穷的女子虽然美丽,但却渴望更好的生活。富家女子则享受着物质上的丰富,却可能缺乏对真正美好的感受和体验。
诗人通过对女子命运的描绘,反映了唐代社会中贫富悬殊的现象,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的无奈。这首诗以简洁优美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不公和女性命运的困境,反映了诗人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68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于濆。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68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