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舆去路踏秋芬

出自宋代李弥逊的《次韵国村送游黄山之作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ú yú qù lù tà qiū fē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雨足郊原长稻孙,竹舆去路踏秋芬
近村篱落低临水,直面峰峦半山云。
晚径无人重着履,夜堂有酒更论文。
兹游清绝羲皇上,少借风烟为沐薰。
()
舆去路篱落:用竹条或木条编成的栅栏。
直面:(动)正面注视:~人生。
峰峦:(名)连绵的山峰:~起伏。
晚径论文:(名)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学术~|毕业~。
皇上:(名)封建时代称在位的皇帝。

《次韵国村送游黄山之作二首》是宋代李弥逊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雨点密密地落在郊原的稻田上,竹制的车舆踏过秋天的芬芳,向着远方的村庄和篱笆低垂倚水,直面着半山云雾弥漫的峰峦。黄昏时分,径路上无人,我重重地踏着湿润的土地。夜晚,我坐在堂屋里,饮酒畅谈文学。这次游山,我沐浴了清新的风景,仿佛得到了皇帝的恩赐,少不了感受到山林间的风烟的滋润。

诗词通过描绘雨中的郊原稻田、秋日的竹舆、村庄和山峦的景象,展示了一幅自然山水的美景。作者的行程结束后,坐在夜晚的堂屋里,品味着美酒,畅谈文学。整首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将作者的游览经历与文学交流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作者借游山之机,感受到皇帝般的特殊待遇,仿佛浸润于山林间的风烟之中,于心灵上得到了洗礼和滋养。

这首诗词以景写人,通过详细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描写,通过雨足的郊原、竹舆、村庄、山峦等形象,表现出山水之美。诗人以游山为契机,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并以饮酒论文的场景,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词意境清新,描绘细腻,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文学的独特感悟,给人以宁静、舒适的美感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李弥逊朗读
()